正文 第110章 蚊香与天竺葵香油精产业 (第2/3页)
大叠书画,郑重地对陈承宇说:“这些书画,就是当年先祖们的勘测海图记录,里面有些东西值得你看一看,我就送给陈先生了。还有这里面有一幅先祖卢公德宁的画像,还有去女部落城邦的地图,若是贤侄有空,不妨拿这张画像去试试,看看当年的藏宝还在不在,如果还在,这些金银之类,就送给贤侄了,如果真有金银之类,希望贤侄能够利用这些财物,做一点有益于我华夏子民的事情。”
陈承宇坚辞不受,卢定道:“遍观我族年轻一代,竟无一人才能卓越,我等一代老去之后,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小老儿今天就是把我族未来托付于你,我相信,至少在你有生之年,能保他们平安。请受小老儿一拜。”
陈承宇连忙拉住,连声答应,卢定这才高兴起来。
陈承宇吩咐陈信达派人去船里拿二千支“特效药”以及注射器过来,送给卢正,详细告诉他们使用的方法和用量,注射器的消毒方法,叮嘱众人说:“这是小侄发明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在确诊发冷发热其期,一针下去,必定会见效。”
“真的?”几个老人约而同。
“当然是真的,这种药我也是刚刚研究出来,在巴西和尼日利亚已经治愈了五千多名疟疾患者,只要在发热期前注射药物,无一死亡。”
“你的药早几年研制成功就好了,可怜了当年我几万同胞,眼睁睁看着他们染疟疾痛苦而死。”
想到几年前的那一场疟疾,明朝后裔众人不由唏嘘不止。陈承宇理解众人的心情,眼睁睁望着亲人染病逝去,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这种刻骨铭心的悲痛,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但在非洲,大部分家庭都体验过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
人类对于疟疾的记录,最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在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就已经描写到这种周期性的、能引起大批人死亡的疾病。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神的旨意,是不可抗拒的。
著名的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甚至认为预防这种疾病,要用“符咒”。在中国,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这种疾病,史书上留下了东汉马援南征交趾因疟疾死者十有四五、清乾隆年间进击缅甸还没有开始战斗,战士卒死者十有七八;
印度将疟疾称之为“疾病之王”,19世纪末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高达100万以上;而非洲更是不可计数,即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初,医学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非洲每年仍有2至3亿人感染疟疾,每年因之死去的有近百万人。后世把疟疾与艾滋病、癌症并称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列强舍近求远,对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陆没有殖民,而远走美洲大陆,疟疾是最主要的原因。到1870年,欧洲人才控制了非洲大陆的10%,而且殖民地只局限于沿海地区。
至于非洲内陆地区,则靠着疟疾的保护尚未被欧洲人染指。直到19世纪末,治疗疟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