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章 两份报纸 (求订阅) (第2/3页)
。说到爱国、民族这些高大上的观念,离这个时代的清军太遥远了。
陈承宇从波士顿的杜克实验室成立开始,招收华人作保安的时候,把这些华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什么国家、民族之类虚无飘缈的东西,你对他们说这些没有用,觉醒二个字,离华人还远。
中国人的觉醒要到11年后的甲午战争和随后的八国联军入北京之后,才促使一部分国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老是被洋人揍?割地赔款任人宰割?民族思想才开始抬头。
陈承宇目前给治下的华人灌输的是非常朴素的观念:不管你从哪里来,也不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来到这里,只要你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就分田分地盖楼房给你,土地永久是你自己的。
你把家安在这里了,外人来欺负我们怎么办?你是丢下楼房、土地,拖家带口拔腿就跑?还是选择反抗?退一万步来说,你想跑,想逃避,你能跑到那里去?
所以治下的所有华人移民,在移民过度区,都得接受这种朴素观念的教育;成年男女,都得接受军事训练,定期举办各种军事竞赛,阅兵式等,增强华人的凝聚力,灌输这样的一个观念:在海外,要靠我们自己。
陈承宇想打造的是前世瑞士相类似的全民皆兵模式:平时大家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参加生产,定期参加军事训练,在外敌危及国家安全的时候,人人都是士兵,个个都全副武装,直接可以上前线。
这涉及到枪支保管、安全等问题,会不会有华人之间争吵起来,直接拿枪扫射报复等问题,陈承宇开始的时候,也担心出现这种问题,但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这时候的华人还没有被经济大潮所吞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之高,令陈承宇这个来自另外一个时空的人都自叹不如。当然更重要的是各个定居点,方圆至少10公里没有人烟。
定居点除了遭受各种野兽侵袭之外,还要对付土著人的各种搔扰、杀害,甚至大规模的侵略,定居点的华人不得不抱成团,一致对外,共同抵抗外敌。
华人最大的劣根性“不团结”“窝里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估计在第二代、第三代,就算没有根除,也将得到重大改观。相比于土地、财富,这才是华人移民的最大收获。
陈承宇先前在亚马逊河边的杜克橡胶实验基地,考虑怎样才能把华夏苗裔团结起来,这个高大上课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流行于欧洲、美洲的什么“黄`祸论”驳倒,这使陈承宇想到了“舆论”。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自己想发表任何关于维护黄种人、华人的理论文章,估计欧洲、美洲乐意刊登自己文章的没有几间报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立自己的报社、发行自己的报纸。
想到报纸,陈承宇也觉得自己作为一个22世纪过来的人,没有任何舆论工具,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疏忽,就连自己缔造的轩辕联邦共和国、夏明联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