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7章 秉烛夜谈,红袖添香 (第1/3页)
陈承宇忽然想起前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清末武术名家黄飞鸿,特战队就需要这样的人,不如把他招聘过来。
有了这个心思,陈承宇越想越觉得很有必要,华夏这么多武术名家,例如那个孙禄堂,现在应该是24岁,刚刚出师了吧,这可是一代武神,以古稀这年,5秒钟干翻5个小日本的武士,这种人不招聘过来,不为国效劳,简直是个巨大的损失。
陈承宇想到这里,再也睡不着觉了,一骨碌爬起床,打开灯,穿好衣服,走到隔壁的电报房,这里有二个人在值守,看到陈承宇过来,连忙站起来恭恭敬敬说声:“总统好”。
陈承宇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来,连说:“不要客气,不要客气,都坐下来,大家辛苦了。”
这是陈承宇的规定,电报房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有密电过来,标有加急以上的,一律不管是白天黑夜,都要第一时间送达陈承宇手上。
陈承宇在桌子边坐下来,从桌子上拿过一支笔和一页纸,开始书写电报,电报是发给广东廉州府合浦五洲商会会长陈安之,也就是陈承宇的伯父。
陈承宇在电报中委托五洲商会在广州市寻找原籍佛山的武术家黄飞鸿等人,也不单是黄飞鸿,反正是拳脚比较厉害的,都可以应聘参加轩辕联邦共和国新成立的特战大队。
成为特战队的一员,酬金丰厚,家属妥善安置,可以移居海外。平时除了出勤、参加训练之外,在金沙洲成立中华国术馆,众武术名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印证、创新武学、广招门徒、传承中华文化……
优秀的武师,可以成为全球各地中华道学院《武经》的老师……
陈承宇在电报中还说明,这个时候的黄飞鸿应该在广州设立名叫“宝芝林”的医馆,门下弟子众多,容易寻找。至于岭南一带的武术名师,如果愿意受聘,也一并招收了。
电报发出去了,这时候中国这边是大白天,估计伯父陈安之等人正在吃午饭。
陈承宇再写一封电报给燕京杜克大学的校长、陈承宇的族叔陈林,要求他派出得力人手,在燕京城内寻访孙禄堂先生,这时候他的年纪应该是23岁,正在燕京城八卦拳名家程庭华门下研习八卦拳。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把京城里武术名气够大的人一并招聘了,不愿意进入特战队的,可以到中华道学院任教,或者是进入中华国术馆去钻研拳术,不管是参加哪一项,均有重酬。
这时候的武师,混得也不是很好,例如上述的黄飞鸿,其父黄麒英带着他在广州、南海一带以街头卖艺为生,顺便卖跌打大力丸之类的草药,直到开了宝芝林药店,经济状况才好转过来。
一般的武师就是开个武馆,靠收徒弟传授武艺,赚些学费钱,清末的时候正逢乱世,土匪流寇众多,学武可以安家保命,这种客观因素,倒也促进了中华国术的发展。
陈承宇心想:我把这些人全部团结起来,聚在一起,拔专款给他们钻研,这一支中华传统文化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