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7章 解救行动 (求订阅) (第1/3页)
智利军队统帅帕特里西奥•林奇,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对于战后华人如何安置的问题时,直言不讳地说:“我已经跟秘鲁的种植园主谈判好,将这些逃亡的华工归还给种植园主。”
实际情况是,帮助智利打仗的华人,一部分被智利人归还给秘鲁的种植园主;大部分则押到了塔拉帕卡区沙漠硝石产区,从事奴隶式的强制劳动。
智利在英国的支持下,击败了秘鲁和维多利亚,现在是1883年8月初,双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谈判,眼前秘鲁和维多利亚已难逃战败割地的命运,谁能扭转这个命运呢?
天还没有亮,在重要港口帕蒂略斯港附近的浅滩,一艘潜水艇无声无息的从海中浮起,从潜水艇的艇桥(围壳)中迅速走出几个人影,给一个橡皮艇充气,不到5分钟,橡皮艇已经鼓起浮在海面上。为首之人正是陈信达,他一挥手,潜水艇鱼贯走出10人,众人依次坐上橡皮艇,4个年轻人一人一支桨,一齐发力,橡皮艇消声无息的向岸边驶去。
潜水艇艇长黄忠民通过潜望镜看到岸边有三长一短的亮光,知道拍摄小分队已经安全登陆,心里高兴,拿起话筒打开开关说:“方向127,动力20%。我们离开这里。”
陈承宇等15人,包括3名美国记者,上了海岸之后,一名护卫在橡皮艇上绑了一块方形石头,然后把推到几米深的海上,用刀把橡皮艇划破,看着橡皮艇沉没,这才游回岸边,追赶陈承宇等人去了。
众人在陈观利的带领下,走了3个多小时,近16公里,终于到达了硝石采矿场的外围,这里全是沙丘,爬在沙丘的顶上,可以看到硝石采矿场。
这里是世界的旱极,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据说300多年没下过雨水,这里的沙漠连根草或是杂树都看不到。
众人休息了20分钟,恢复了体力,每名记者由两名护卫带着,寻找合适的潜伏地点。众人全身穿着黄色的衣服,三名白人记者,包括姿茵兰小姐把脸、脖子和手,全用黄色颜料涂得黄黄的,伏上沙漠上,不特别注意,是看不到的。
这时候一个一直用望远镜观察天上情况的护卫报名说:“他们到了。”
陈承宇看到半空中有一朵绿色的烟花绽开。这个讯号表示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已经乘坐飞艇,从高空中进入硝石采矿场5公里外,并且已经安全降落到了地面。
5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没有从海上走到目的地,因为人数太多,容易打草惊蛇。他们乘坐飞艇,从3,000米高空,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硝石采矿场附近,然后垂直降落。他们从降落地点走到硝石采矿场,别看直线距离是5公里,实际在临近硝石采矿场的时候,需要越过一条深深的峡谷。这也是陈承宇等人从海上过来的原因。
太阳升起来了,寂静的硝石采矿场响起了一阵敲钟声和阵阵吼叫声,陈承宇拿起望远镜看去,远处一排低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