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3章 汽车普及从华人开始 (第2/3页)
,早被当作沥青混凝土摊铺车、混合搅拌车、碾压力的试验路,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机械化铺设施工的沥青混凝土路。
汽车行驶得飞快,两边的树木飞快的向后倒退,后面的陈信达担心的说:“少爷,开慢点!”
陈信达坐上这辆车的时候,感到有些不靠谱,话说这车来来往往的,就不怕迎面撞上吗?比飞艇还要危险,飞艇飞在空中,最多撞个小鸟或是大雁,一点事也没有。这车子一不小心撞到路边的山石,不伤也要退财。如果是一头栽到河里,这车门还能不能推开以逃出生天?
“没事,这车很容易开的,你看到没有,路面上有白色的漆,把这条路分成四条车道,我们这边的两条车道是去,那边的两条车道是往,各行各路,各不相干。”
“哦。”
“明天开始,你们也要学会开车。”
“呃!谁教我们?”
“我教。”陈承宇说。
陈承宇想到学车,马上想到要编写一本学开车的收,就叫《开车指南》吧,中英文版本。不过说到开车的司机,在这个时空里,华人比其它国家的人多得多。
主要是陈承宇在各个聚居点开展的工程车驾驶培训班,全是免费学,开工程车的工人,薪水比普通工人要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众人学车的积极性。
还有二三年前,五洲商会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工程车驾驶培训班,由于参加的人太多,分为白天班和晚上班。当时巴西的铁路开建,急需工程机械车司机,后来两洋运河施工,也需要工程车司机。在国内学会驾车,出国就有高薪水的工作,成为当时青壮年津津乐道的话题。
国人就这样提前认识了会自动跑路的机器,不是洋人的机器,是中国人的机器。
再后来各个华人定居点、聚居点之间的联系、货运、人员流动,用拖拉机改装的班车来实现,又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运输车司机。
再后来,随着机械化耕田的大力推广,驾驶农用机械,也成为青壮年学习驾驶的动力。当时陈承宇心想:如果能象前世的驾校一样收钱,单是靠收取学费,本大总统我就赚得无清无楚了!
杜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代车型“创世纪”,在陈承宇的操控下开得飞快,他不顾车上4名护卫的劝告,把车速开到时速80公里以上,持续了10分钟之后,才把速度降了下来,陈承宇也不敢在80公里时速上持续太久,毕竟某个环节出了偏差,散了架就麻烦了。
车子驶过詹姆斯河杜克发电厂大坝。大坝正在加高,以便发出更多的电力,供应给汽车城。在陈承宇看来,未来不久这里也要建一座火力发电厂,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
詹姆斯河两岸全是农田,肥沃的土地加上便利的灌溉,想不丰收都难,目前这里是杜克实业的储备粮仓,一座座粮仓矗立在陈承宇发明的储粮基地内,这里的粮仓实现了防潮、防鼠、防火、自动调度等功能,储有足够杜克旗下(美国)的32万工人(含家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