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1章 论政 (求订阅) (第2/3页)
是已经把“干部”这个词翻译出来了?
“所谓干部,就是在军队、衙门(国家机关)和工矿企业、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也是官员的另外一种称呼,是各项工作中担任队长、领头、头目的统称,明白了吧。”
“明白了,这么说,我也是干部了?”
“你当然是干部了,你看现在别人在做工,你在这里站着看,这就是干部了。”陈承宇笑着说。
“那我现在都是干部了,干嘛还要参加培训?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部,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能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贪财吗?能秉公处事内部事务吗?敢于帮理不帮亲吗?知道如何发展民生吗?懂得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洁身自好吗?处理公务的时候懂得分辩轻重缓急吗?能把握本地民生发展的方向,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防患于未然的能力吗?……”
陈承宇的一连串反问,把赵意民问得瞠目结舌:握草,原来合格的干部不是那么好当的。
“当干部不是为了逞英豪,耍威风,把人民群众玩弄于股掌之中。你当干部可以光宗耀祖,可以青史留名,但不能以权谋利、贪污受贿,在法律的框架内施展你的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为一方黎民谋幸福……”
赵意民不由得目瞪口呆:“做干部原来有这么多的名堂、这么多的讲究,那我做这个干部干嘛?人生的最商境界就是升官发财,升官是为了发财,我不要升官也能发财了,我回家守着100多亩咖啡树、油棕树,不但吃喝不愁,每年还有稳定进账,老婆孩子热坑头,这总可以了吧。”
“当然可以,做一名守法公民,也是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必然也有想出人头地、千古留名的人。所谓财气酒色,各有所好,这个‘气’字,说的就是‘名气’。”
“所以我准备在轩辕国的各个省、中央各成立一个跟“凌烟阁”差不多的纪念馆,凡是为地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抗拒外敌、民族团结、科教文化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国家的功臣,全部要刻碑留名,把他(她)的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世世代代,供后人敬仰。”
“那不是很多人可以上石碑?”赵意民想这一招太绝了。
“当然多了,例如在轩辕国有些工厂招工达到100人以上,纳税达到一定数额,这个工厂的东家没有犯过大错,都可以上‘凌烟阁’;至于干部,不管你是村里的干部,还是省里的干部,对民生做出贡献、没有犯过大错的,只要政绩达到一个标准,不必等到死,都可以作为功臣入住‘凌烟阁’。”
“滋!”赵意民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凌烟阁’至少建成两层,上层是专供入‘凌烟阁’功臣的灵位,也就是说‘凌烟阁’的功臣过世之后,会在第二层有一个灵位。国家每年将在清明、重阳二个节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