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夜宴 (第3/3页)
么果子,估计是亚利桑那州荒漠的本地特产,反正以前没吃过,也没见过。
陈承宇问向导,向导是印地安人后裔,说出来的名称跟英文风牛马不相及,对不上号,问不出个所以言来。
陈承宇掰开一只,吃了一口,汁多而甜,又有一股醉人的香气。
陈承宇想:如果扩大种植,餐桌上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水果品种。
于是连忙把这个水果特征记录下来,并写上以后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大力栽培这个不知名的水果品种。
后来这个水果果然成为一个特产,来自亚利桑那州沙漠的一个特产。这水果也怪,只适合在亚利桑那州种植皮纳尔县种植,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支柱。
不论是当成水果生吃、放入锅中煮汤、或是作为配料制成的冰淇淋等等,都风味独特,畅销全美,远销欧洲亚洲。
这种水果被后人亲切的叫做“陈公果”,以纪念发现、大力发展的创始人陈承宇。这是以后的话题,以后再说。
且说这边开饭了,李君天摘了很多树枝,摆成一个圆桌状,又铺上一层布,才把几锅烤鱼,几锅鱼汤摆上去。
这鱼真正是野生鱼,肉质细嫩,不论是烤鱼,还是鱼汤,味香口感好。
最受欢迎的,还是烤鱼。这种“先烤后炖” 的烤鱼方式,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优点,鱼的一边是烤鱼耐嚼,鱼的另一边汤汁味道更鲜美。而且经过烧烤,肉质微硬耐嚼,口感更好。
众人闻所未闻,先试着品尝一块之后,马上下手如风,大快朵颐,饱食了一餐。
至于16段猪蹄,刚刚从碳火上拿下来,还滋滋作响,冒着热气,咬一口,肉质细嫩,入口即化,香气扑鼻。
艾丽丝挑了三只瘦肉多的猪蹄,拿到自己面前,象是宣告这是我的了。
众人也发现了烤猪蹄的口感,人人以抢吃猪蹄为快。
看得陈承宇暗暗发笑:这跟土匪抢吃有什么分别?
就连一直淑女的艾丽丝,在美味面前,也是原形毕露,双手互动,不停的往嘴里塞,哪有半点淑女风范?
当然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陈承宇注意到两个本地人向导,才是吃鱼的高手,人家不声不响,张开大嘴,鱼从左边过去,右边出来的是鱼骨头了。
不是吧,这不成了吃鱼机器?
这也行?陈承宇瞪大了眼睛,惊呆了几秒钟。
平时吃饭时间,除了艾丽丝和李君天叽叽喳喳的声音,大伙也是有说有笑。
但这一次,明显是大家都闭嘴,只吃不说话。
第一次达到了三字经所说的“食不言”的传统标准。看来要把传统教育真抓实干,达到标准,非美食不可。
当天晚上,传教士本尔先生在《圣使随行记》中这样写着:
“……今天圣使又在皮纳尔县勘测了一大块土地,一块荒漠之地,据我们几个的观察,这块地跟其它地方的地没有不同,但圣使他为什么独独看中了这一片呢?”
“下午圣使又在一个湖泊边不停的观察,写写划划,我不知道圣使想要干什么,但我认为他绝不是无的放矢,我们只好拭目以待,几天下来,以圣使的疑惑越来越多,不说他做事如羚羊挂角,看不清意向,就连今晚的晚餐,在他的主持下,我吃了平生最美味、最可好的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