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来龙去脉(二) (第2/3页)
即知。”
容宏就是清末极力促成中国留美学生成行的伟人,他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后世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终其一生都在为留学事业而奔波。
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对民族有益的事,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受人尊敬。
1828(清道光八年)年秋天,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农家,七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达澳门,并入读于马礼逊纪念学校,这是一家隶属于伦敦妇女会女校的学校。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美国教育家布朗牧师抵达澳门,任马礼逊纪念学校校长,马礼逊纪念学校独立,并于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迁往香港,容闳也随之迁往香港继续读书。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布朗牧师因病准备返回美国,他在课堂上说,愿意带三至五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愿意的报名。结果愿意跟布朗牧师回美国的有容闳、黄宽、黄胜三人。1847年容闳在美国麻省孟松预备学校就读。1850年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这是第一个进入耶鲁大学读书的中国人。
1852年,容闳加入美国国籍。
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上海海关处任职,有感于中国的贫困羸弱,他开始思索如何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1860年容闳首先把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他冒险前往南京,面见了天王洪秀全的族弟、干王洪仁轩,并呈上了一份建议:整编军队、建立国防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制定教育制度建立学校等主张。
建议得到洪仁轩的赞赏,但却无法实行,容闳失望之余,对天王洪秀全授予的爵位坚辞不受。也马上离开了天京(南京)。
1863年,谒见曾国潘,一番对答之后,得到曾国潘器重,参与筹建江南制造局,1864年回美国采购机器,所购100多种机器,成为中国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在曾国潘的支持下,参与建立了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派遣学生费赴美留学。曾国潘与李鸿章商议之后,奏请清廷获准,由陈兰彬担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委员,容闳任副委员。计划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
1872年秋,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整装待发。
赴美留学就在清廷自强中兴、开展洋务运动这个时代背景下进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