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在美国的生活 (第2/3页)
“哦,中国陈,你帅呆了!”一声尖叫,打破了餐厅的沉静,艾丽丝张大了嘴巴,看着精神奕奕的陈承宇,大眼睛星星直冒。
而丝特朗太太却一把抱住陈承宇,眼角湿润了:“我的孩子,你长大了。”
陈承宇感受着丝特朗太太浓浓的母爱,心里感动万分,往事如图画般一幅幅展开,丝特朗太太就像陈承宇的美国妈妈,担负起中国母亲的责任,她照顾他、关心他、帮助他学习英语、细心呵护他,和她的孩子一起成长……
丝特朗先生伸出右手,用力握了握陈承宇的右手,慈祥的目光注视着陈承宇的短发,频频点头表示赞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陈承宇知道,丝特朗先生一家一直鼓励他把辫子剪掉,但过去的陈承宇以为剪辫子会像史锦镛等三名留美幼*童一样,会被遣送回国。
真发生这事,不但乡里传震,父母家族也会蒙羞。退货啊,通常是丑事。还是要忍,不能逞一时之痛快,留余生之愧疚。
但前陈承宇却不知道,大清留学幼*童出洋肄业局管是的公派留学生,是管不着自费生的,所以陈承宇剪辫子剪得痛快!剪得干脆!剪得利落!剪得毫无顾忌!
丝特朗先生与陈承宇的第一次握手,标志着从今日开始,丝特朗先生将把陈承宇当成一个大人看待——美国人看重有勇气、独□立思考的人。
另外三个大小伙子上来,一一跟陈承宇深深拥抱。
“好了,孩子们,现在该吃早餐了”。丝特朗先生温和地说:“来,请大家坐下吧,首先让我们感谢主赐与我们食物。”
饭前祷告开始了……
吃过早餐之后,一家几口就分开了:丝特朗先生和老大亨特要去律师行工作,当然不是同一间律师行;丝特朗太太留在家里;老□二罗杰斯在另外一所大学上学,老三约翰和陈承宇同路,都是哈孚大学的学生,而且是同一届的同学;老四艾丽丝是附近中学的学生。
能够住在离哈孚大学路程比较近的丝特朗先生的家里,全靠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卓越先驱者、伟大的爱国者容闳先生。(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英文是同一个单词。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就是工业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的进程。)容闳于1847年,由老师——美国教育家布朗•巴特勒牧师带回美国,随同的还有黄胜、黄宽共三名学子。后来容闳进入耶鲁大学学习,于1854年毕业。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
在容闳、曾国潘、李鸿章的极力促动下,留美幼*童终于成行,而把幼*童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