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澳洲时局 (第3/3页)
只铁锅,远看三只铁锅叠在一起,冷却后,取出来,再装个两只锅耳,又经过抛光打磨,涂上上层防锈灰,一个铁锅就造成了。
这个生产工艺太落后了,陈承宇回过头来,对跟在身边的铁矿负责厂胡霖说道:“写一张招贤榜,有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样条件下,能把现在的日产量提高一倍者,奖白银二千两;提高二倍者,奖四千两。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重赏之下,必有能人,也应该出现一些搞科技的能人来了。
目前钢铁厂产品就是钢轨、建筑用钢枝、农具、铁锅。在清朝还有哪些铁产品可以开发的呢?陈承宇陷入了沉思之中。
下午的时候,煤矿送来两份无线电报,一封是明码,一封是暗码。
明码电报是皮休岛礁最高指挥官杨相成发来的,运输水泥的一艘补给船按照陈承宇的指示,在运载水泥由钦州港至皮休岛的途中,驶近西里伯斯海的暗礁群处,接到了郑一山三个村庄一千四百多名华人,已安全抵达皮休岛,已妥善安排。
另外一封暗码电报,陈承宇拿出密码本,一一对照译过来,这是15名“墓风小队”的成员潜入澳大利亚所得的情报:
目前澳大利亚全岛分为几大势力范围,就是陈承宇所说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原范迪门地)、昆士兰等殖民地,各自成立了自治政府。
从西向东行,人口越来越密集,最西边的西澳大利亚殖民地沙漠多,乱石沙地多,一片荒凉,地广人稀,只在沿海岸线有少量人居住,就连西澳最大城市佩斯市,目前全市人口才二千三百多人,还多数是老弱病残。年轻劳动力全扎堆往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墨尔本这些殖民地淘金去了。
情报中还提到了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他们是随着澳州淘金热的疯狂大潮进入澳州的:
早在18世纪末,就有牧羊人经常在裸露的矿脉,也就是地面上捡到过成块的黄金。这些个牧羊人累了,坐在地上的石头上,坐着坐着,无意中把石头翻了个身,露出金灿灿的耀眼光芒,额的神啊,这是金子啊。也有地质学家来看过,收集了很多矿石标本,拿给当局,当局考虑到会引起地方混乱,就隐瞒了这些情况。
直到1851年,从美国加州淘金失败归来的爱德华德•哈格雷夫斯在新南威尔士的巴瑟斯特附近淘出了第一桶黄金。这条消息在《悉尼先驱晨报》公布于世之后,立刻轰动了澳大利亚和整个世界,澳大利亚也进入了淘金热时期,全世界多个国家的淘金客涌入澳大利亚,涌向新南威尔士的巴瑟斯特、维多利亚的亚历山大山、奔地戈等金矿区。
由于清朝海禁政策的废除,蒸汽船的通航,从1855年起,大批的中国淘金客漂洋过海来到了澳大利亚,加入了淘金热大潮。目前估计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有4万多人。这是经过一系列排华行动之后,仅剩下的华人,大批华人被席卷全澳的排华运动迫害致死或驱赶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