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琉球面临亡国 (第3/3页)
失声,只是相隔有些远,听不以说什么。
陈林沉痛的说道:“这是来自琉球国的使者,日本小国妄图霸占琉球国,将琉球王及世子全部强行拘禁于日本国内,这几个人从琉球国来,奔走于各府衙禀呈救援,恳求朝廷出兵相助收回琉球国,求了一年了,也没起什么作用。”
陈承宇这才想起一些关于琉球国的事来,凝视沉思了一下,唤过陈信达,低声吩咐如此如此,陈信达领命而去。
1880年11月18日,陈承宇发了一封电报给哈孚大学,当然是经过杜克实验室转交。电报里说11月18日是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又到了感恩节,饮水思源,再次感谢哈孚大学的教育之恩, 值此感恩节之际,特向母校哈孚大学捐赠30万美元。
在东华门外哭求的六名青年,正是琉球国使者,领头的名叫林世功,道光二十年(1840)出生。同治七年(1868),入北京国子监学习。五年后林世功归国,深受重用,成为琉球国学宗师。
自1871年开始,日本对琉球国一步步行并吞之事,先是封琉球国为日本藩王,强令琉球国断绝与中国的关系,并将琉球国王与世子软禁于日本,眼看亡国在即,琉球国的大臣向德宏、蔡大鼎、林世功等人于光绪二年(1876)到福建救援。
在得知琉球亡国、国王被俘后,向德宏等人不顾清廷是否恩准他们晋京面呈,化装成商贩,一路潜行。
于1879进入天津、北京,奔走于各府衙禀呈救援书,日日跪于东华门外,但有大臣上下朝即上前哭求,凄惨之极,以致闻者伤心,见者垂泪,可惜国力日衰的清政□府在后起的日本政府的凌厉攻势下已是自顾不暇。琉球国这批忠臣义士注定没有好的结局。
1880年11月20日,林世功单独写了一份誓死请愿书,寄给了总理衙门:
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谨禀,为一死泣请天恩,迅赐救亡存国,以全臣节事:窃功因主辱国亡,已于客岁九月,随同前进贡正史耳目官毛精长等,改装入都叠次匍叩宪辕,号乞赐救各在案,惟是作何办法,尚未蒙谕示。昕夕焦灼,寝馈俱废,泣念奉王命抵闽告急,已历三年,敝国惨遭日人益肆张,一则宗社成墟,二则国王世子见执东行,继则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请救所致,已属死有余辜,然国主未返,世子拘留,犹期雪耻以图存,未敢捐躯以塞责,今晋京守候,又逾一载,仍复未克济事,何以为臣?计惟有以死泣请王爷,暨大人俯准,据情其题,传告驻京倭使,谕之以大义,威之以声灵,妥为筹办,还我君王,复我国都,以全臣节。则功虽死无憾矣。谨禀。
11月20日,在京苦苦乞求一年无结果,悲愤绝望的林世功决定以死来阻止琉球分岛条约签署。他闭上眼睛,准备挥刀自刎,手上的刀忽然被一股大力撞来,“挣”的一声,掉到几米远的地上,林世功挣开眼睛,看到不远处一白衣短发、面如满月的青年正含笑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