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两洋运河开工 (第2/3页)
人分为三班,周而复始。轮番上阵。
开凿其间,陈承宇多次在爆炸时,用简易方法倾听回声,从海拔45米开始,每递增海拔2米测听一次,一直测量到海拔62米时,才听到稳定的回响,再上去,到海拔192米时,听不到回响,证明海拔192米以上,山峰里是实心的,不可能是中空的。
同样证明海拔62米以下,山体里都不是中空的,要么全是泥石,要么充满了水,充满水的可能比较大,因为下来海拔34米的多洛雷斯湖冒出来的极有可能是同样的水源。
开凿的形状,有点象隧道,高12米,宽8米,用阶梯掘进法,先挖顶上的一层,用凿岩机密集的凿一排孔,再用金刚圆锯把孔与孔之间的岩石锯断,然后在下方钻孔、装炸药,一层一层的往下炸。实行三班倒,人、机械分成三班。
发电机把开工点和宿营点照得亮如白昼。这是陈承宇利用宿营点旁边,一条宽约50米的河流,一个30米落差的地方,安装了一台150KW的水力发电机。解决了施工和生活用电问题。隧道内的大容量送风电动机和皮带式输送机的用电,就来自水力发电。
在掘进深度1000米后,开始加宽加高,宽度也从原来的8米扩展到24米,高度则由12米提高到了24米。在原来隧道的基础上,加宽、加高容易多了。
饶是日夜不停地奋斗,每日进度也就才15至30米,随着隧道深度的增加,挖出来的石头越来越多,陈承宇把所有开凿出来的石头,集中放到一边,这石头还是有大用的。
《美洲报》记者姿茵兰小姐其实是早就想对陈承宇做一系列的报道了,这次利用口口可乐的机会,打蛇顺棍上,终于如愿跟在陈承宇身边,近距离观察、审视这位神秘的科学家。
第一天开始动工的时候,姿茵兰小姐写了一篇题为《杜克两洋运河工程正式开工》的通讯报道,写完了才醒悟过来,这里与《美洲报》总部华`盛顿直线距离就有3100公里。
想要发表这篇通讯报道,最佳途径是:首先要翻过特万特佩克地峡,到了墨西哥湾,再乘船到达佛罗里达州,在佛罗里达州发电报到华`盛顿。从开凿运河工地到佛罗里达州距离近2000公里,为了这一遍通讯报道跑差不多2000公里,然后再跑2000公里回来?
姿茵兰小姐不由沮丧。陈承宇早就猜出姿茵兰小姐为什么发愁,故意在哪里看姿茵兰小姐由兴匆匆到忧忧愁的表情,然后出演一幕英雄救美的狗血剧情,结果会不会来个大团圆结局呢?
陈承宇坐在姿茵兰小姐的对面,微笑道“怎么了?大记者美女也有发愁的时候?”
姿茵兰小姐愁眉苦脸的说:“一个记者最大的悲哀就是写好了稿件,却没有办法送出去。”
“这个容易,你说说你的稿件要送到那里?”
“当然是送到华`盛顿。”
“这个太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