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农业税是怎么取消的? (第3/3页)
来是因为他们不用交税呀!”
这一刻,历朝历代的农民们震惊失神,又豁然大悟。
……
大明。
看到标题的那一瞬间,朱元璋也想起了之前视频中曾经看到过的关于农业税取消的消息。
可就算看见了,他也不愿意相信。
自古以来的华夏都是农业国家,农业税就是各大王朝的财政命脉。
没有农业税,国家政府都无法正常运转。
所以对于古代的朝廷来说,别说是取消农业税了,就算是减轻农民1/10的劳役赋税都有可能直接动摇国家根本!
而后世,却直接取消了!
“百姓不用交税?那国家的经济收入从哪来?怕是仅靠盐铁也不够吧?”
朱元璋忍不住抛出了这个问题。
自从明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民生朱元璋就实行了一系列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田赋仅有三十税一,开垦荒地归垦荒者,更是免三年赋税。
纵观前朝,只有汉文帝时期和汉光武帝时期能够跟他相比。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朝廷能够跟他大明相比。
可赋税低。
也导致了他的明朝都经不起太大的工程建设,他开国20余年来,也就只是建设了凤阳中都和南京都城罢了。
身旁,对于朱元璋的疑惑,朱标给出一些猜测:
“关于税收问题,华夏政府肯定是有办法从别的地方获得的,您别忘了,那三峡大坝不就是每年能够获得将近500亿的财政收入吗?”
听到关于三峡大坝的财政收入,朱元璋想点头,但很快又摇头。
“不对,500亿虽然是一笔很高额的财政收入,但对于后世庞大的华夏国家而言,这点财政收入根本不够用!”
“500亿是一笔大数额,换算成大明的银两也许够大明一整年,甚至好几年的财政支出,但对于后世华夏来说绝对不够!”
这笔账,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够算得明白。
而他话音刚落,下方的李善长便提醒道:
“会不会是因为从别的地方加重了税收呢?”
“比如,商税。”
“商税?”朱元璋若有所思。
“这倒是有可能,后世的经济那么发达,从商业中收取高额的税收确实可行。”
自古以来国家缺钱了不是朝农民动手就是朝商人动手。
而农业税取消后,毫无疑问从商业上加重税收是最好的弥补办法。
其他朝代的皇帝也想到了这方面。
严于律商,宽以待民。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政策,毕竟老百姓过得不好很有可能会造反,但是商人过得不好那就不用担心了,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官商勾结,还真没听说过有哪个商人敢造反的。
……
视频一开始,先是播放出了一些明显是农民装扮的人用木质的大板车或者拖拉机拉着一袋袋的粮食去交公粮的场景。
【“这,是1985年农民交公粮的真实录像。”
“天刚亮,一家老少便拖着装满粮食的板车排队去粮站交公粮,由于人数过多,检查严格可能需要排到天黑,甚至在板车上过夜。”
“在粮食入库之前,工作人员会进行称重记录,并且还会用一根长长的铁钎从麻袋捅进去,谷子顺势被带出,质量好的就收。
随后农民一袋一袋的背到梁垛上去,把粮食倒掉,堆满粮仓。”
“谁家交的越晚就会爬得越高,这也是那时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村民争先恐后想早点交公粮的原因之一,而不合格还要拉回去,有的人家甚至这样往返折腾好几次才能把粮食交上去。”
“由于交公粮是一种上缴国家的赋税。
是无偿交给国家的,所以在当时流行起了这样一句口号‘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
古代的平民百姓看着视频中交公粮的画面。
深有感触。
不由得想起了往年自己交粮食税给官家的事情。
只是有些不同的是,那些负责收税的官家比视频中的抽检人员更加严苛,更加暴虐。
时常会在上缴的税收粮食上克扣,私吞。
平白无故的让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多交粮税。
想起那些经历,有些百姓就不满的嘟囔了几句。
“什么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分明就是交够国家的,留够官家的,剩下的一点才是自己的。”
“嘘,你不要命了,诽谤朝廷那可是要杀头的!”身旁有人胆战心惊的提醒了他一句。
那人赶紧闭嘴。
继续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