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天幕放映:现代生活震撼古人! > 第83章 中文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第83章 中文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第83章 中文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第2/3页)

    “比如,张若虚号称拥有着孤篇压全唐作品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首先这首诗的韵律美感,就是巅峰中的巅峰了,全诗36句,每4句就会换一次的韵脚一共换了9次。

    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别起䪨,我们读起来了就会有高低错落的效果,再往细了看,拼音也各有不同,比如‘悠’和‘楼’读起来的洪亮程度就不一样,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运用,所以读起来就洪亮——柔和——饱满——洪亮——柔和的整体效果。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

    “当然了,6万多首唐诗宋词里优秀的诗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你可能是从另外一首诗开始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的,你也可以把它发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但有时候我也会很好奇,这些经验是否永久地停留在历史和古人身上,现在的我们真的已经堕落到一个‘今晚月色真美’就能够征服所有中国网友的地步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找到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的一幕,我们央视的解说员当时在解说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时是这么说的: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我们非常庆幸能够在羽生结弦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他。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会为羽生结弦留一个位置。”

    “羽生结弦,用樱花绽放式的决绝一次次傲然挺立在国际赛场。’”

    “这段解说被传给日本,日本网友是这样评价的:‘中国人不只知道很多这种优美词句,还用另一种很高的造诣把贺卡语句里面的字用对方名字里面的同音字替换,也就是说把对方的名字插进特地找来的优美语句中,这也是和美国人完全不同的一种赞美文化。’

    ‘中国人的语言实在是美丽,只能说中国实在是个语言之国了,这么美妙的语言,这么美妙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漫长的历史沉淀起了作用吧。’

    ‘汉语的话怎么说呢?的确是优美流畅的修辞,以高级的教养,不分国籍的对拥有努力、实力和美的对象加以称赞表示敬意。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读了这些评论,所以我觉得哪怕今天距离唐朝已有1400多年了,但只要是用心在学习传承和发扬汉语的人,如今依然能以绝对的语言艺术,让全世界对我们抱有欣赏和敬佩。”】

    「《春江花月夜》能够被誉为孤篇压全唐可不单单只是因为它的韵律,更因为诗中张若虚用四季、花季、昼夜代表短暂的时间更替。

    而不停向前翻涌的江河和夜夜升落的月则像是见证过万世光阴的眼睛。

    代表的是无限的宇宙,他们把过去几万年的时间都带到了此刻,让人类得以窥见永恒。

    最可贵的是感受到这的张若虚并没有对人生的短暂与人类的渺小感到悲哀,他在诗里传递出来的情感是窥见真理的快意与坦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小时候只觉得朗朗上口,长大体会到它是用来描绘边塞极寒天气骤至,戍边将士生存环境之劣时,与字面意思行成的巨大反差,这其中蕴藏了诗人多少浪漫主义,试问其他语言能做到吗?」

    「我更最喜欢的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有一种孤独又高深莫测的感觉,很像世外高人一样。非常符合我的气质。」

    「孤寡的气质吗?」

    「看完博主的视频,让我对语言有了一种新的了解,同时脑海里也慢慢涌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