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福建海商郑芝龙 (第2/3页)
查出克扣盘剥、谎报损耗者,除追回赃物外,家产罚没充公,其人重惩不贷,以儆效尤。”
“陛下,或可采用海运,以海运代替漕运,减轻漕运压力”毕自严话音刚落,徐光启便敏锐地捕捉到了推行新策的契机。
“臣斗胆再陈一事!方才毕大人剖析漕运之弊,一针见血。臣以为,欲通血脉,海运实为当务之急、切实可行之第一步!其利有三,有史实为证,绝非空谈!”
朱由校目光炯炯:“徐卿详述之!”
徐光启精神一振,以指轻叩案几,清晰条陈:
“其一,运力宏大而靡费剧减!陛下,漕运岁调四百万石,仅法定耗米达二十七万石、轻赍银十四万两,而沿途盘剥、过闸、盘坝等层层加耗,实际靡费远超此数!”
“反观海运,海船无需纤夫陆挽,不惧河道浅阻,不耗时日过闸!
臣查万历六年福建巡抚涂泽民曾遣海船自月港运粮二万石北上天津,耗费仅为同期等量漕运的三成五!其省费之巨,何止数十万两?”
他稍作停顿,看向毕自严。毕自严微微颔首,显是知晓此例。
“其二,行程短而风波稳!陛下可知,自苏杭至北京,大运河蜿蜒二千余里,河道弯曲,水情不定。
若遇浅滩阻滞或洪水泛滥,动辄延误一两月,更有各处钞关、闸坝留难,官吏需索,苦不堪言。”
“而海路,借信风之力,自吴淞口放洋至天津大沽口,直线距离仅一千八百余里,风帆顺遂,顺风五日可抵。
如涂泽民当年所运,自月港至天津卫,实际航程不过五日。较之漕运,省时十数倍。漕丁困苦亦可稍解,粮米在途时日越短,霉变鼠耗必然大减!”
徐光启说到此,眼中充满对海洋规律的笃信。
“其三,船坚而利可控!或有言海上风涛险恶。然陛下,大海之凶险多起于无知与轻忽!
闽粤海商如郑芝龙,拥大小海船数百,麾下健儿皆百战余生,于季风、洋流、潮汐变化烂熟于心,其舰常年航行于波涛之间,船上不仅置有量天尺(测纬度)、水罗盘,更配有泰西新式六分仪定位,熟谙秘密海图航路。”
“其福船、鸟船之坚,船体用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