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方从哲的智慧 (第1/3页)
孙如游深吸一口气,强行按下心中的无力感,总结道:“汪先生所言甚是!眼下共识在于:必须让陛下认识到其‘识人不明’之过,此为撬动局势之关键支点!至于其他……”
他扫视了一圈神色各异的众人:“……待此难关度过,再议不迟。”
“那当以何策行之?”袁化中问道。
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有人提议弹劾熊廷弼罪状,请旨将其锁拿回京;
有人建议联名上书,痛陈皇帝刚愎自用之弊;更有人心思浮动,提议寻勋贵甚至外朝非东林的清流力量共谋。
最终,由汪文言抛出,并得到大多数人默认接受的方案浮出水面:
“诸位……若由吾等朝臣贸然群起攻之,恐重蹈当初联名劝谏之覆辙,再陷诏狱。不如……发挥吾等所长,诉诸于士林清议!”
“速速联络国子监内有识之士、在京各府学学子。向他们痛陈熊廷弼擅权辽事、皇帝决策失误之利害。辽东若崩,唇亡齿寒!再联系江南文社、各地书院宿儒名士撰文造势!”
“组织学子监生,齐聚午门请愿!以忠君爱国之名,以万民忧国之势,恳请陛下正视辽东危局,审视用人得失,此乃堂堂正正之道。陛下虽年少气盛,若见群情激愤,迫于清议压力,或许会先做出些让步……”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只要陛下当众流露出丝毫自责或犹豫……便是我等扭转乾坤、扳回一城的开端,余下之事,则可徐徐图之!”
这个方案,表面上高举“公忠体国”的大旗,打着“清议”的幌子,利用不谙世事的学生作为冲击工具,规避了朝臣直接顶撞皇帝的风险,又能造成巨大舆论压力。
更为核心的是,它在不直接威胁盐商派和江南派核心利益的情况下,为后续行动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尽管魏大中、杨涟等人内心对这种利用学生和操纵舆论的手段感到不适,甚至隐隐嗅到了阴谋的气息,但环顾四周,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