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重启‘传奉官’之制 (第3/3页)
府州县官,或贪墨,或庸碌,或与奸商沆瀣一气,竟能稳坐高位多年。
都察院风宪之司,监察百官,却对此等蠹虫视若无睹!此非制度之弊乎?非用人失察乎?”
被点名的吏部堂官和都察院官员脸色瞬间一变,却不敢辩驳。毕竟山西案就是铁证,此时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
朱由校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为涤荡官场积弊,广纳贤才,以应时艰,朕意已决——重启‘传奉官’之制!”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殿中炸响!所有文臣,包括首辅方从哲在内,无不骇然变色!
“传奉官”!
这三个字如同魔咒,瞬间勾起了文官集团最深的恐惧和厌恶。这是宪宗皇帝为了对付他们专门设立的,可以绕过吏部铨选和内阁票拟,直接由中旨任命官员。
它破坏了“廷推”、“部选”的祖制,给了宦官、幸臣、甚至市井之徒躐等进身的机会,一直被视为败坏吏治、紊乱朝纲的祸源。自嘉靖以降,此制已被视为禁忌,几近废除!
“陛下!万万不可!”吏部左侍郎顾秉谦再也按捺不住,出列跪倒,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传奉官’之制,乃一大弊政,坏祖宗成法,开幸进之门,易使宵小得志,贤良退避!长此以往,吏治崩坏,国将不国,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
“陛下三思啊!”
“祖宗之法不可轻废!”
数名官员紧随顾秉谦之后,纷纷跪倒,悲愤的劝谏声此起彼伏,在殿中回荡。这已非寻常政见之争,而是触及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核心利益!
十年寒窗,皓首穷经,方得金榜题名,宦海浮沉,方至今日之位。凭什么那些仅凭帝王一己好恶、甚至可能是宦官引荐的“幸进之徒”,就能与他们这些“正途”出身的官员平起平坐,甚至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