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清源县 (第2/3页)
丁税,逼得小民卖田卖地,一边又跳出来当好人施舍点碎银子收买人心!那些被逼得破产的田地,最后十有八九都落入了谁的口袋?还不是他霍家!
这时,霍启良仿佛不经意地抬头,目光正好与林逸探究的眼神对上。霍启良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对着林逸拱了拱手:“这位公子器宇不凡,不知高姓大名?可是远道而来?”
林逸心中冷笑:来了!这“偶遇”可真够巧的。面上却立刻换上一副受宠若惊的学子模样,快步下楼,对着霍启良深深一揖:“学生林逸,游学至此,见过霍老爷!久闻霍老爷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乃清源万家生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马屁拍得又响又自然,连霍启良身后的管家嘴角都忍不住抽了一下。
霍启良眼中精光一闪,哈哈大笑,上前虚扶:“林公子过誉了!老夫不过尽点本分罢了。公子一表人才,谈吐不凡,前途不可限量啊!相逢即是有缘,不知林公子可赏脸,与老夫共饮一杯?也让老夫尽尽地主之谊。”
林逸自然“恭敬不如从命”。雅间里,山珍海味流水般摆上,霍启良谈吐风雅,旁征博引,从诗词歌赋谈到地方风物,就是绝口不提丁税和刚才的冲突。席间更是对林逸的“才华”赞不绝口,言语间极尽拉拢之意。
“林公子见识卓绝,听口音似是北地人?不知游学欲往何处?”霍启良看似随意地问。
林逸心念电转:不能暴露京城来的身份,但也不能编得太离谱。“学生祖籍燕云,家中薄有田产,此番游历,一为增长见闻,二来……”他故意压低声音,露出一丝狡黠,“听闻江南繁华,丝帛盐铁之利甚厚,家中长辈也想让学生看看,有无可能……置办些产业。”
“哦?”霍启良眼中兴趣更浓,“公子竟有营商之志?难得难得!老夫不才,在这彰德府地界,商贾之事倒也略知一二。公子若有兴趣,老夫倒可引荐几位朋友,江南的丝绸,淮扬的盐,乃至……漕上的生意,都有些门路。”
席间,霍启良言语间不经意透露出的信息量巨大:
霍启良提到“漕上的生意”时,用了一个极其隐晦的词——“借青蚨引路,财源方能广进”。与当初悦来客栈胖掌柜所言如出一辙!林逸心中豁然开朗:青蚨会并非单纯的黑帮或情报组织,它更像一个掌控着庞大灰色产业链(走私、高利贷、甚至官商勾结中介)的“影子帝国”,用“青蚨”作为信物和利益分配的凭证!霍家,显然是这个庞大网络在清源县的重要节点!
霍启良离席更衣时,林逸敏锐地瞥见那管家模样的人匆匆进来,将一个薄薄的、用油纸包裹严实的小册子塞进霍启良宽大的袖袋。那册子边缘露出一角,隐约可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似乎记载着银钱数目和人名!更让林逸心跳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