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黑洞频率 > 第6章 尘封的历史

第6章 尘封的历史

    第6章 尘封的历史 (第2/3页)

笑话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考什么大学?”但父亲的一句话让他坚定了信念:“追求知识永远不嫌晚。”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夏天,Q大师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京城理工大学物理系。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全村都轰动了。临行前,父亲把珍藏多年的《九章算术》送给了他,母亲则连夜赶制了一床新棉被。

    大学校园里,这个比同学大十几岁的“老学生”格外用功。他总是一大早就到图书馆占座位,晚上熄灯后还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教授们很快注意到这个特殊的学生,经常给他开小灶讲解难题。在实验室里,Q大师如鱼得水,那些精密的仪器设备让他爱不释手。有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他为了观察一个细微现象,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

    1982年毕业时,系主任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留校任教。就这样,Q大师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他讲课生动有趣,常常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深奥的物理原理,深受学生喜爱。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更向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1984年春天,一个大胆的想法在Q大师心中萌生:南下创业!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G城作为前沿城市,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说服家人后,他带着全部积蓄1万元,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初到G城的日子并不好过。语言不通、人地生疏,Q大师住最便宜的招待所,每天骑着二手自行车跑遍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店面。最终,他在大学城附近租下了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铺面,挂上了“科达物理实验器材经营部”的招牌。

    开业第一天,只卖出了几节电池和两个电表。但Q大师没有气馁,他亲自上门向各大院校的实验室推荐产品,耐心地为客户讲解每件器材的使用方法。渐渐地,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诚信经营,小店的口碑越来越好。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Q大师的命运。某天文研究所急需一批特殊定制的光学元件,找遍全市都没有厂家能接这个单子。Q大师得知后,连夜查阅资料,带着设计图纸找到了一家乡镇玻璃厂。经过三天三夜的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合格样品。这个订单不仅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更让他看到了高端科研设备的市场潜力。

    1988年,Q大师将经营部升级为“天体物理仪器研究所”,开始自主研发天文观测设备。他高薪聘请了几位大学时的同窗,租了间旧厂房作实验室。资金最紧张时,他卖掉了心爱的摩托车,却给员工发了双倍年终奖。

    1992年,研究所研发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问世。这款望远镜采用了独创的光学设计,性能堪比进口产品,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产品一炮而红,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庆功宴上,Q大师喝得微醺,拉着老员工们的手说:“还记得我们当初那个小铺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