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祠堂塌了,规矩不能塌 (第2/3页)
的深点。
她的声音却像敲铜盆,清亮而穿透:“老李头,那年大旱,水库的水该按户分还是按地分?是谁带着小锋半夜去县里找水管,把救命水引到咱们村?”她眯起眼,目光像针,“你说那算不算老祖宗的规矩?”
老李的脸腾地红了,茶碗攥得指节发白,瓷壁上的裂纹仿佛也跟着发烫。
他张了张嘴,想说“那是特殊情况”,可当年阿婆儿子背着他把自家水窖分给三户没水的人家,老祖宗牌位前跪了三天的事儿,突然就哽在喉咙里,像一块烧红的炭。
这时门帘一掀,阿强抱着一摞素描纸挤进来。
他额角沾着木屑,纸页边缘被雨水打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把画纸摊在桌上:“叔伯婶子们看这个——新议事厅正中央留了块黑板,墙上贴大家提的意见。”他指着一张水彩画,颜料还微微反光,“这是我爷爷说的‘说理台’,谁有事儿都能站这儿说,边上还画了漫画版村规,认字不认字都能看明白。”
王大爷凑过去,老花镜滑到鼻尖,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这画的是‘借粮要还’?”他用烟杆戳了戳画里背着米袋的小人,烟灰簌簌落下,“比当年祠堂墙上的字儿生动。”李奶奶摸了摸画纸边缘,指尖感受着纸的纹理,抬头对阿强笑:“你爷爷要是看见,得夸你这手画没白学。”
老李的手指在桌下绞着裤缝,布料被搓得发亮,喉咙动了动终究没出声。
他望着阿强泛红的耳尖,突然想起自家孙子去年过年回来,说要教他用微信投票,被他拍着桌子骂“乱了章法”。
中午的雨来得急,苏绾的黑伞尖滴着水,在祠堂废墟前溅起小水花,水珠四散如碎玻璃。
她穿着米色西装裤,裤脚还是沾了泥,却像没察觉似的,从文件袋里抽出一张红头文件:“县纪委刚发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模板》。”她指尖点着文件第三页,指甲修剪得干净,纸页发出轻微的“嚓”声,“你提的‘阳光指数2.0’,连财务公开频率都比上面多了两项。”
肖锋接过文件时,指腹擦过她指尖的凉——她应该是从县里一路开车过来的,雨刮器都没来得及关,袖口还带着车内空调的冷气。
“苏局长这是要给改革穿官靴?”他低头看文件,嘴角浮起笑意,声音里带着一丝暖意。
“老李昨天在镇里说你‘胡来’。”苏绾摘下伞上的雨珠,水珠滚落,像一颗透明的弹珠。
她的目光扫过远处茶馆的方向,“有了这个,他再说‘不合规矩’,就是抗上。”她转身时外套下摆扬起,露出里面浅蓝的真丝衬衫,布料在风中轻轻鼓动,像一片云,“我看过你给村民列的‘说理流程’,比有些乡镇的制度还细。肖书记,你这是要把兵法用到村规里。”
肖锋望着她发梢滴落的雨珠,一滴、一滴,砸在青石板上,碎成星状。
他突然想起上次在镇政府,她翻着他的笔记本说“表面示弱,暗布阳谋”。
他把文件折好装进口袋,指尖碰到早上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