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190章 呜呼!众好汉关注大明兮,关注大明再拜谨谢兮!

190章 呜呼!众好汉关注大明兮,关注大明再拜谨谢兮!

    190章 呜呼!众好汉关注大明兮,关注大明再拜谨谢兮! (第2/3页)

此,哪怕是一些富裕自耕农和小领主,也乐意参与他们这个合作组织,以求获取廉价的工具、良种和生产指导,积极性同样很高。

    大家都很有干劲,方法也正确,结果也就没有太大问题。看到产出之后,商人也乐意扩大投资。由于这边的产业十分稳定,一些商人甚至答应降低利息,以求获得更大的份额,因为在这年头的欧洲,稳定的产业还是挺紧缺的。

    当然,吴王有时候也会觉得不对劲。之前他还不太清楚这些门道,但落魄的时候,他一度只能亲自下地,和栋雷米村的人一起干活,所以多少了解了一些。账面上的那些收入、支出,从规模和时间节点看,多少有点不对劲。

    对此,他觉得很奇怪,甚至给朱文奎写信,说“寡人的钱也不知道去哪了”。不过,这个问题持续没多久,还是被人给捅了出来。

    把问题闹大的,是一群犹太人。

    本来,这一带的放贷业务,都是犹太人垄断的。吴王团伙跑来这里之后,开拓了一种新的业务。但他们的利润率算不上太高,再加上做得都是底层生意,最大的投资对象,也就是一些冷清修道院和穷酸领主,既费事,又没有多少油水。城里的犹太大商人,要么看不上,要么干脆都不知道有这伙人。

    不过,等生意越做越大,犹太商人就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一行还能这么做。评估之后,他们认为,“乞丐王”的这个思路是合理的。如果继续进行下去,那么利润还是很客观的。

    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插手。因为活动的这段时间里,吴王等人已经借此建立了稳定的组织,算是站稳脚跟了。这帮人手里没什么现金,又很凶悍,去跟他们硬抢生意,明显不太合适。

    如果正常投资,其实也可以获得利润。但不能通吃,就让人很难受。为此,犹太商会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就当为了之前的误判买单,吃下这个亏,拿出大额的投资,去和吴王做交易,换取他把一部分环节交给商会来承包。

    吴王本人不太懂这些,对此不置可否。而齐泰、黄子澄等官吏,则极力反对,坚持把犹太人都赶了回去。也不知道怎么这么大的仇。

    犹太人对此恼羞成怒,很快开始报复。他们收罗了齐、黄等人,借着劝农的机会,聚敛钱财的证据。虽然官吏们进行了一定伪装,没有明目张胆地拿钱,但犹太人也是做账的高手。这种手笔,一看就是同行,谁还瞒得过谁啊?

    他们一开始向吴王检举。吴王有些惊讶,但不太相信,而且觉得目前反正没出什么事情,这两位也劳苦功高。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是不要闹太大比较好。因此,就不太想深究。

    犹太人见此,更加着急,最后甚至跑到大都,找朱文奎举报,说这些文官们都在贪污。让朱文奎一时都莫名其妙,不知道吴王府贪污,他们急什么……

    大都城里活动的锦衣卫,倒是对此很感兴趣,还问朱文奎,说这也算他们的专业,要不要帮忙去核实下。不过朱文奎最后也没下决心。

    可能是被犹太人和锦衣卫的配合攻势吓到了,齐泰和黄子澄后来主动吐出了一笔钱,说是之前工作失误导致的出入,最近才发现,为此向吴王道歉,请求降职罚俸。之后,每年的收入,也多出不少。他们解释说,是纠正了之前的错误算法导致的。总之肯定不是故意的。

    而这之后,吴王府经常是先花钱,再回钱,有时候,全年的投资比岁入还要多,但依然可以健康运行。这种体验十分新奇,在中原都挺少见的。所以,才导致吴王府的财政,看起来空虚,但其实挺有钱的。

    不过,乞丐这个梗,估计是过不去了。

    虽然一开始是人家骂他们,但时间长了,连吴王等人,自己都开始这么叫。甚至有些不太识字的士兵,为了图省事,直接在旗子上画了只破碗当军旗。这个式样,还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