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227章 元友讽刺吴世子择偶问题,实在太坏了!

227章 元友讽刺吴世子择偶问题,实在太坏了!

    227章 元友讽刺吴世子择偶问题,实在太坏了! (第3/3页)

文奎只好点点头:“怪不得我妈这么信任他们……”

    “王妃说什么了?”唐赛儿连忙问:“除了杨指挥,还有谁?”

    “让娜姑娘啊。”朱文奎不假思索地说:“我妈那个意思,都像是……和三国话本里的话差不多了,怎么说来着?‘外事不决问老杨,内事不决问让娜’,大概都是这种感觉了。”

    “老杨没问题,但是让娜……我觉得还是小心点。这女人心眼太多了,我越想越不对劲。”唐赛儿摇摇头:“而且,虽然现在说有点晚,但……”

    “但是怎么了?”朱文奎追问。

    “到现在这份上,让你不要接触她,也不现实。但你得考虑下,你是吴世子,不是寻常的人。你的一举一动,也得考虑政治影响啊。”唐赛儿突然显得“成熟”起来,还教育起了朱文奎:“找个女伴没人管你,但要是更进一步的话——让娜毕竟是外国人啊。”

    “呃……”朱文奎大概明白她的意思了。

    所有塞里斯人,不管什么时代,都喜欢把“中国人”、“外国人”挂嘴上。这个其实和当时的国际秩序、乃至通行的界定国家的原则,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一种区分内外亲疏的简单划分法。所以,才有无视不同国家“外国人”之间的巨大差别,强行把世界归类为两个“国家”的现象。

    非要说的话,这两个词,对应的更像是“华夏”和“蛮夷”。也是因为如此,哪怕有户籍,有些人也会因为过于不华夏,而被认为是“外国人”;而另一些人哪怕身居海外,也被大众认定是“中国人”。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国籍的问题。

    当话题提出者抛出这个词汇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表达一种华夷之辨。这已经深入中原人的文化内核,哪怕心理没有这个概念,也会忍不住这么思考的。

    所以,唐赛儿明显是在提出一个非常重量级的质疑,否认让娜具备华夏身份了。

    “现在还有正事呢,不过你有空,还是多考虑下吧。”唐赛儿继续说道:“我现在给你这么说,可能也太早了。不过,也是我们出发的时候,脱欢他们安排爪哇的商人们和我会谈,我发现连他们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哎?他们也准备拿这个问题做文章么?”提到这一众元友,朱文奎立刻敏感起来。

    “应该是吧。”唐赛儿趁机压力他:“你们可能不把让娜当外人,但是其他人会怎么看?刚才让娜自己都给我说,很多时候,最关键的不是我们怎么想,而是我们做了事情之后,大家会怎么想。”

    “你看让娜,眼珠子都是发蓝的,一看就不像是个正经人。这么明显的问题,元人怎么可能放过啊。”她摇摇头,又特意说了句公道话,以示没有故意针对让娜女侠:“当然了,这也不是我故意攻击她。毕竟,元朝人当时也没忘了讽刺我呢。”

    “他们讽刺你干什么,你们不是合作过么?”朱文奎问。

    “当时大家各取所需,当然可以合作。现在咱俩关系亲密,元人也不傻,肯定能看出来的,自然也就转变态度了。”唐赛儿表示:“爪哇那几个豪商,就是张老财、陈光头他们,故意在会议上揶揄我,说我明明是个反贼,怎么和你混的这么好,是想要转正了,跟你成家当王后么?”

    “真直接这么说啊?”朱文奎忽略了她给元友们起的外号,连忙追问道。

    “是啊。你等我讲完,这还不算是讽刺的核心部分。”唐赛儿继续道:“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合适呢,那个‘孙十万’来了句,说你太奶奶——就是马皇后,不也是个女反贼,跟着养父造反么?而你们父子,也是在明朝内部,跟人发生冲突,跑出来的吧。可见你们老朱家,就喜欢当反贼、娶反贼。他还专门讽刺说,你要是娶了我,就跟你太爷爷一样了。可见咱们俩才般配呢。”

    “哎,你说这话,怎么这么恶毒。都直接攻击你太爷爷、太奶奶,还说咱俩和他俩一样了。”唐赛儿连连摇头,强调道:“元朝人怎么这么坏啊!”

    “???”朱文奎都听傻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