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资本与权力,将蛋糕做大 (第2/3页)
剥削剩余劳动,不断积累在少数人手中。
而资本家则运用这些资本,去争夺和控制生产与分配的社会权力。
购买商品,从来就不是资本增值的终极目的。
资本对应的,从来就不是具体的物。
而是无形的权力。
社会的、经济的,乃至政治的权力。
正是深刻地把握住了这一点,秦远才能在莫斯科这片土地上,非但没有因外来身份而步履维艰,反而地位愈发稳固。
也正是凭借这一点,他才能在短短半年内,走出一条与其他玩家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这个大背景下,秦远只手遮天。
彻底把控住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民间贸易市场。
当然,他知道,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联当下的特殊混乱期。
而如今,从西方银行“借”来了这笔巨量的资本。
是时候利用它,去兑换和扩张更实在的社会权力了。
“伊莲娜,”秦远收回思绪,吩咐道:“你帮我约个人。”
“谁?”
“莫斯科的副市长,卢日科夫。”
此时的卢日科夫,在莫斯科的权力架构中只排在三四位,并非最耀眼的那一个。
但是,秦远却是知道,就在今年七月,这位副市长将再进一步,与叶氏达成政治同盟。
并且在1992年后,接替波波夫成为莫斯科市长。
莫斯科在他的管理下,在整个九十年代,成为众多城市之中,唯一没有经济下滑的城市。
而因为这个功绩,卢日科夫在莫斯科市长的职位上持续连任,长达十八年的时间。
所以说,要谈表面的政治,可以去找波波夫。
但要谈真正干事、掌握城市实际运营权力的,就必须找这位未来的“莫斯科之王”。
而这位精明能干的副市长对于秦远,显然是早有耳闻。
从中间人口中听到秦远约他见面的时候,卢日科夫没有犹豫多久,便同意了这一次的会面。
在一家颇具格调、保密性良好的俱乐部内,卢日科夫与秦远握手寒暄。
“秦先生,我可是听说了金融街那边的事情,气魄非凡啊,十五亿美金,这么快就有着落了。”
秦远谦虚道:“副市长先生过奖了,这主要得益于贵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改革政策和支持,让西方银团看到了我们合资项目的巨大潜力,看到了远东集团在苏联光明的未来。”
秦远和对方打着官腔。
这次为了筹集那15亿美元,也就是150亿卢布。
除了抵押贷款外,还进行了融资和股权认购。
就是出让了部分远东集团的股份给核心的三家银团进行认购。
这三家分别是花旗银行,摩根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
前两家自然不必多说。
出让部分股权给德意志银行的目的是为了从德国获得部分汽车技术引进,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
这方面没有哪家银行比得上德意志银行。
而这三家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远东集团的部分股份,进入董事会。
而后对远东贸易,奇瑞、伏尔加、以及即将挂牌开业的远东国际银行施加影响力,获知关键动态。
对于这些西方人的心思,秦远拿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