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林夏赴任疏密使(二) (第1/3页)
林夏接到调任的消息时,正站在疏密司那略显陈旧的木窗前,望着窗外那棵老槐树出神。窗外的世界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行人匆匆,却都与她此刻的心境无关。手中的调令轻飘飘的,却好似有千钧重,压得她的心沉甸甸的。
“这才刚在疏密司站稳脚跟,诸多事务刚理出点头绪,怎么突然又要调任?” 林夏喃喃自语,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困惑与不解。她不禁回想起初到疏密司时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可她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慢慢熟悉了这里的人和事,也渐渐有了归属感。如今这一纸调令,却将她的所有努力和期待都打乱了。
而在朝堂之上,关于林夏调任的消息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林夏才刚任疏密使不久,听闻在任上颇有作为,怎么突然就被调任了?” 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官员满脸疑惑地说道。
旁边一位年长些的官员捋了捋胡须,神色凝重地低语:“这其中的缘由,怕是没那么简单。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怕是牵扯到了某些势力的利益吧。”
还有人小声猜测:“说不定是林夏在疏密司的一些举措,触动了某些人的蛋糕,这才被调走,以免她继续坏了人家的好事。”
林夏心中清楚,此次调任,必定是朝堂上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她在疏密司任职期间,为了整顿军备、加强边防,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初见成效,却也不可避免地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那些人平日里养尊处优,靠着军备采购等事务中饱私囊,林夏的改革无疑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又怎会善罢甘休。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只是这一去,疏密司的诸多事务……” 林夏微微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深知自己这一走,疏密司的改革很可能会陷入停滞,那些尚未完成的计划也不知能否继续推进。但她也明白,在这朝堂之上,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很多时候只能身不由己。
在离开疏密司的前一天,林夏将自己的副手召集到一起,仔细地交代着各项事务的后续安排。她事无巨细,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不厌其烦地叮嘱着副手们。
“军备采购的账目一定要仔细核对,切不可有丝毫差错。那些兵器的质量关乎着边疆将士们的性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林夏神色严肃,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副手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敬重与不舍。他们都知道,林夏这一走,疏密司或许再难有如此雷厉风行又一心为公的上司了。
“大人,您这一走,我们……” 一位年轻的副手忍不住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林夏摆了摆手,强挤出一丝笑容:“我虽调任,但疏密司的事务仍需你们用心。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离开疏密司时,林夏再次回头,望向那扇紧闭的大门。曾经,这里承载着她的希望与抱负,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新的任职地是一个偏远的州府,林夏一路上舟车劳顿,历经艰辛才到达。刚到州府,便有一群当地的官员前来迎接。为首的是一位身形肥胖、满脸堆笑的官员,他走上前,恭敬地说道:“下官等恭迎林大人赴任,大人一路辛苦了。”
林夏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只见这些官员们表面上毕恭毕敬,眼神中却隐隐透着一丝打量与试探。她心中明白,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这些人对她这个外来的官员还心存疑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夏逐渐发现,这个州府的情况远比她想象的复杂。官场腐败之风盛行,官员们相互勾结,欺压百姓。而她想要推行一些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却处处受到掣肘。那些官员们或是阳奉阴违,或是暗中使绊子,让她的工作难以开展。
一日,林夏接到一桩百姓的冤案。一位老农辛苦耕种的土地,被当地的一位豪强强行霸占。老农前去理论,却被豪强的家丁打得遍体鳞伤。林夏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决定要为老农讨回公道。
她下令将豪强传唤到府衙,可豪强却丝毫没有将她这个新来的官员放在眼里,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脸上还带着一丝嘲讽的笑容。
“林大人,您这刚来不久,怕是还不了解这地方的规矩吧。这土地的事儿,可不是您想的那么简单。” 豪强斜着眼睛,语气中满是傲慢。
林夏脸色一沉,厉声道:“规矩?在我这里,只有王法!你强占民田,殴打百姓,这等恶行,我绝不容忍!”
豪强冷哼一声,不以为然:“大人,您还是别多管闲事了。这背后牵扯的人可不少,您要是执意要查,怕是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林夏心中清楚,豪强这是在威胁她。但她生性刚直,又怎会被这样的威胁吓倒。“我既身为朝廷命官,便要为百姓做主。今日,这事儿我管定了!” 她目光坚定,毫无退缩之意。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林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起案件背后果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豪强与州府中的一些官员相互勾结,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干扰林夏的调查,甚至还暗中对她进行了一些威胁。
但林夏没有退缩,她一面深入民间,寻找更多的证据;一面暗中收集那些与豪强勾结的官员的罪证。在这个过程中,她得到了一些正义之士的帮助,他们为林夏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