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明末隐龙 > 外弛内张

外弛内张

    外弛内张 (第2/3页)

师‘忠烈殉国’,左总兵‘殁于王事’,我听闻后‘五内俱焚’—— 细节不必说透。”

    “其二,川东刚遭兵祸,十室九空,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粮。但君父有令,不敢不遵,我会号召士绅凑三万石米、五万两银,尽快送京。” 林宇看向陈墨,眼里闪着点冷光,“就用蜀江商行最陈的米,成色最杂的银。让老弱兵卒押送,走米仓道 —— 那路难走,遇着‘匪患’、‘塌方’都很正常,拖到京师那边尘埃落定再说。”

    三万石米,五万两银,够朝廷塞牙缝吗?不够。但足够表明 “恭顺” 了。他要的不是朝廷满意,是让天下人看:川东没反,反的是逼到绝路的崇祯。

    陈墨眼睛一亮:“属下明白!路上多‘耽误’些时日,朝廷也挑不出错。”

    “其三,” 林宇的声音沉了沉,“就说川东邻着土司苗疆,又靠湖广流寇,若解了军备,怕地方糜烂,反给朝廷添乱。请朝廷恩准暂留军队,等天下太平了,我自会解甲归田。”

    解甲归田?他心里冷笑。真到了那时候,川东的枪杆子早就扎进土里了。这不过是给崇祯留的台阶,也是给川东军民吃的定心丸 —— 咱们守的是家园,不是叛逆。

    刘子墨抚掌道:“妙哉!这话说得软中带硬,既给了朝廷台阶,又守住了咱们的根本。他们自顾不暇,定然不会深究。”

    “赵猛!” 林宇话锋一转,目光像淬了火,“朝廷那边是‘外弛’,咱们的防务得‘内张’!”

    赵猛 “嚯” 地站起,甲叶撞出脆响:“末将听令!”

    “北线的金牛道、米仓道,” 林宇指着舆图上的关隘,“马上修三座棱堡,用水泥混条石打底,墙要厚到能扛住重炮!配新式轰天炮和燧发铳手,粮械备足,要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三道棱堡,是川东的北大门。李闯一旦进了京,必然会觊觎蜀中,到时候这里就是第一道防线。墙要厚,炮要够,得让闯军知道,蜀道不是那么好走的。

    “东线的白帝城、瞿塘关,” 他指尖移向长江,“炮台加固,水下设暗桩,拦江铁索要做成能收放的。再造二十艘川江快船,要灵活,配强弩火铳,让水师日夜巡弋。沿江多设烽燧,一点动静就得传回来!”

    长江是命脉,不能丢。快船要比张献忠的水师更灵活,暗桩铁索是最后的保险。烽燧的烟火,比八百里加急还靠谱。

    “南线娄山关、黔江口,” 林宇的指尖重重一点,“防着贵州和湖广的乱兵。关隘修好,壕堑挖深,多备滚木礌石。派人和苗疆、土司的头人打交道,用盐铁布帛拉拢,别让他们被流寇或朝廷说动。”

    土司苗疆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屏障,用不好是祸根。盐铁布帛比刀枪管用,得让他们知道,跟着林宇有饭吃。

    最后,他看向赵猛,语气斩钉截铁:“整编军队,把黑风营扩成核心,汰弱留强!按新操典练,配改良的燧发铳 —— 雷火铳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