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何日雁北归 > 第十一回 大宋丰乐楼 再题临安壁

第十一回 大宋丰乐楼 再题临安壁

    第十一回 大宋丰乐楼 再题临安壁 (第3/3页)

小二递上菜单,问宋宇等人想点什么,宋宇心想,自己一个农村娃,又是北方人,哪懂点菜啊?

    于是干脆将菜单放在小小面前,吩咐小小来点,小小菜单都没看,冷冰冰地对小二说道“:你们这出名的好酒好菜,一样来一份。”

    宋宇听小小说完,立马就一副我懂了的样子,原来这点菜,还能这样点呢,真是大开眼界啊。这要是搁穿越前,有人给宋宇来这一招,宋宇估计杀了那人的心都有...有钱,真好。

    点完菜后,小小继续开始弹奏,宋宇则时而和余阶等人聊天,时而隔着窗户,欣赏西湖夜景。

    直到酒菜上齐后,众人才停下了话题,宋宇自穿越过来都一天了,也就穿越前吃了几口矿泉水,此时一看这一桌的山珍海味,顿时也不矜持了,胡吃海喝了起来。

    边吃边招呼众人赶紧动筷子。众人一看太子这吃相,也都放下了拘束,跟着吃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也不知喝了几碗的宋宇,醉眼惺忪的看起了窗外的西湖夜景,只见此时西湖之上并未因夜幕降临,而陷入沉睡。

    月光倾泻在湖面上,随着湖水荡起的涟漪,泛起一道银光,而湖上漂泊的船儿,更是将此景衬托的如诗如画。怪不得无数文人雅士为这西湖所陶醉。原来这西湖夜景,真如那仙境一般...

    看着这美景,宋宇站起身来,走到窗口。一阵湖风吹来,酒已醒了几分。也不知是怎的,突然有感而发,想起一首诗,竟大声地念了出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念完还发泄似的,对着窗外吼了两嗓子。发泄完了,才又醉醺醺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待抬头用惺忪的醉眼看众人时,却见众人吃惊的盯着自己看。

    宋宇见他们表情实在夸张,半开玩笑的调侃道“:怎的?没见过人念诗?”

    赵国点点头,又摇摇头,紧张加结巴的小声说道“:见过念诗的,但 但没见过有人念反诗,念得如此理直气壮的。尤其,还是我大宋的太 太子...”

    反诗?宋宇疑惑的看了看其他人,其他人也都是默默的点了点头,等看到余阶时,他却一脸坦然,见宋宇看他,拿起自己的酒碗,喝了一口酒,然后将碗重重的放下,只听“咚”的一声,酒碗落桌“;好酒,哈哈哈!殿下这诗念得好,此楼中皆是当代饱学之士,想必会有贤人结交,也说不定呢?”说完笑声愈加爽朗。

    宋宇当时可没那么想,就是喝多了发发牢骚而已,难道自己念的声音太大了?整层都听得到?

    宋宇四下一扫,果然刚才还有些议论之声传来,现在却都在低声私语,这二层被楼梯隔开,分成了两个部分,所以空间也不大。

    历史名词解析:六参上朝,宋朝的皇帝属于不太勤政的,所谓六参上朝其实就是一个月上朝六次,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基本不设常朝,常朝就是每日小朝会,本回中提到的郑清之等人,都是史弥远爪牙。有句话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这些人则是跪在巨奸的裤裆底下。而郑清之提到的那件事,就是在民间找了个闲汗冒充太祖后裔,以期宁宗死后,娇诏篡立。在史书中提到这史弥远找的闲汗啊,是冰雪聪明,颇有帝王之气。可用脚趾甲想,这事也不靠谱,换做谁是史弥远,肯定都得找个歪瓜裂枣,呆头傻脑的。多好控制?

    历史名词解析:丰乐楼是大宋户部所办的官营酒楼,这宋朝只要能赚钱的,不管什么买卖,基本都收归国有了。没办法,每年给金三十万两银,三十万缗绢的孝敬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南宋的赋税更是高的离谱,南宋以北宋一半的土地人口,负担了北宋两倍多的赋税。可谓破了历史最高。丰豫门,原名叫涌金门,宋高宗改成了丰豫门,意思就是有钱了,就要好好享受。而涌金门听着耳熟吧,这涌金门就是宋江南征方腊时,浪里白条张顺的毙命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