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别丢了老祖宗的脸,大夏陆军,打得就是天下第一 (第1/3页)
难怪都说苏长青擅守,原来如此。
仅仅是从苏长青面面俱到的安排来看,这坑道系统一旦成型。
就算是日耳曼帝国陆军派出精锐部队,也很难重新夺回马马耶夫高地。
不得不说,苏长青的防御天分果然是出奇的强悍。
在坑道防御这一块上,别说是北极熊国。
就是日耳曼帝国,也很难赶上东亚国度的坑道防御。
毕竟东亚国度普遍缺乏重型武器,无论是东洋帝国还是大夏国。
面对灯塔帝国不计代价的炮火攻势。
自然而然!
就研究出了坑道作战系统。
更不要说,大夏国还有地道战的传统。
“苏,你继续!”
“继续!”
朱可夫一时间也是来了兴趣,想听苏长青进一步的讲解。
“马马耶夫高地上的坑道内部,并非一个杂乱无章的大通铺,而是像一个地下微型城市。”
“并且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
“其中,指挥所位于坑道最安全、最核心的位置,配备通讯设备(电话线),是指挥官运筹帷幄的神经中枢。”
“士兵休息区:供战士们轮换休息、睡觉的地方。虽然条件极其恶劣,但这是他们仅有的喘息空间。”
“弹药库/物资库:集中存放武器、弹药、粮食和饮用水。”
“救护所/医疗点:军医和卫生员在此救治伤员。”
“火力点/射击孔:在坑道口和侧壁,巧妙地开设了射击孔,机枪手和狙击手可以从此向外射击,让坑道本身成为一个坚固的火力堡垒。”
“观察哨:设有潜望镜或隐蔽的观察孔,可以监视地表敌军动向,为炮兵和内部守军提供情报。”
“整个坑道体系,不仅仅是用于防御和生存,更是反击的出发阵地。”
“其战术可以概括为 存、耗、反。”
“存为保存有生力量,
当日耳曼帝国军队进行毁灭性的炮火准备和航空轰炸时,我军主力除少数观察哨外,全部进入坑道隐蔽,能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
“如此一来,敌军的大部分效果将被坑道化解。”
“耗——消耗敌军锐气,
待日耳曼帝国军队炮火延伸,步兵冲上山头,以为占领阵地时,我军可以突然从坑道中跃出,投掷手榴弹、进行短促突击,与敌展开近战、夜战。”
“这使日耳曼帝国陆军的火力优势无从发挥,并不断消耗其步兵兵力。”
“反——发起决定性反击!”
“在夜间,我军通过坑道网络,秘密地向阵地增援兵力、补充弹药和给养。”
“反击部队通过坑道悄然前出到攻击位置,在统一信号下,多路同时冲出,对已疲惫不堪的表面阵地之敌发起雷霆一击,一举收复失地。”
苏长青的一系列布置与讲解,听得北极熊国军队的高层将领们津津有味。
能够在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出以坑道系统对付日耳曼帝国的强大火力与装甲。
不得不说!
这简直是将地形地势运用到了极限。
“我看过夏国一本叫做《孙子兵法》的书,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水会根据地势的高低而变化流向,用兵则应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相应的策略,灵活应对。”
“这要求指挥员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