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 第22章 我朱由检,要开演了……

第22章 我朱由检,要开演了……

    第22章 我朱由检,要开演了…… (第2/3页)

定府,高阳县人?”

    此言一出,李国普伏在地上的身子猛地一颤。

    来了……

    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是啊,高阳县,距离那权倾朝野、遗臭万年的大宦官魏忠贤的老家——肃宁,不过七十余里。

    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提起他的家乡,用意不言自明。

    这是在怀疑他,怀疑他这个“同乡”,是在为阉党余孽开脱!

    巨大的委屈和不甘涌上心头,李国普猛地抬起头,直视着朱由检,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陛下!臣……臣与那魏逆,虽为同乡,却素无往来!”

    “臣今日之言,句句出自肺腑,皆为国朝大计,绝无半点私心!若陛下不信,臣……”

    “好!”

    不等他说完,朱由检大声打断,同时心中急速思考。

    好好一场独角戏,现在突然变成了臣子犯颜直谏的铁胆孤忠剧本了。

    问题不大,看我将这大局扭转!

    “说得太好了!”

    他快步走到李国普面前,伸手将他扶起,用力握住他的双手。

    言语恳切之极,“国普之言,实在深得朕心。”

    “朕今日之前,竟不知国普之忠肝义胆,实乃朕之失察!”

    他然后转身面向群臣,朗声笑道:

    “诸公请看!”

    “不畏嫌疑,不惧生死,一心为公,何谓忠臣?这,便是忠臣!”

    “这,便是朕的魏征啊!”

    满朝文武,一时尽皆愕然。

    魏征?皇帝竟然将李国普比作魏征?

    朱由检看着群臣震惊的表情,缓缓收敛了笑意,神情变得肃然。

    “朕知道,在许多人看来,李爱卿此举,近乎于愚。”

    他一开口,便让众人心中一惊。

    “国普与魏逆同乡,本就惹人非议,当此风雨交汇之时,不思避嫌,反而挺身而出,岂非愚不可及?”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众人,仿佛能看透他们内心的想法。

    “李爱卿,他明知自己会惹来嫌疑,明知可能会触怒于朕,可他更怕国朝动荡,政务瘫痪!”

    “所以他宁愿冒着被误会、被牵连的风险,也要站出来,说出那句‘不该’!”

    “这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这份将社稷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的风骨,难道不正是当世之魏征吗?!”

    他转头示意秉笔太监高时明。

    “高时明,内阁大学士李国普,秉正无私,敢于直言,贴红一次!”

    李国普呆呆地站在原地,如在梦中。

    他设想了无数种可能,被斥责,被罢官,甚至被投入诏狱……

    却唯独没有想到,等来的,竟是天子如此高的赞誉和封赏!

    他尘封已久的内心顿时暗潮涌动,无数过去读过的诗句从脑海中流淌而过。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我李国普,今日,竟有幸得遇如此明君吗?!

    一股热流直冲眼眶,这位最年轻的阁臣,竟然眼圈一红。

    “陛下……陛下圣明!臣……愧不敢当!”

    他的声音,隐隐已有哭腔。

    群臣见状,如梦初醒,纷纷拜伏于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文华殿。

    “陛下圣明!”

    朱由检心中同样激荡,这场小小的意外没让他惊慌,反而让他状态火热。

    他已经又找回了前世在动员大会上的感觉!

    他往前再走几步,站到百官之间,待山呼声渐落,他才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都平身吧。”

    他的声音沉静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

    “朕自幼居于宫中,无事之时,唯喜读史。”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茫然,不知圣意为何。

    “史册所载,事有千万,人亦百态。”

    “朕见有人,初入仕途,亦曾激浊扬清,口言社稷,心念万民,志在青史留名。”

    “就如世宗时严嵩,严阁老,二十五岁便中了进士,入了翰林。”

    “此时刘瑾当权,朝中腌臜,他竟病休辞官,于家中读书八年而不出仕。”

    “若他此时死去,难道青史之上称不上一句贤能吗?”

    朱由检轻轻一叹,口中尽是惋惜。

    “可惜权欲动人心,富贵迷人眼。”

    “昔日之清白少年,终究体生恶鳞,额出毒角,最终竟成害国之恶蛟,何等可悲,可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