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你是说,我要赏京营40万两?(求下周一追读哦!) (第1/3页)
抽SSR了!
不对,暂时还不能开抽,得先把180万两的赏银一事安排了。
朱由检心有点痛,更关键的是这180万两大概率就是听个响而已。
然而这响他还不得不听。
朱由检翻开行人司名册,只有三十二人。
基本上都是天启二年、天启五年的三甲进士。
履历也都很简单,基本是某年某月某日去往某某地册封、发赏等等。
这很合理,大明的进士金字塔就是如此。
最顶尖的一批进翰林。
次等的进六部。
最次的,或者胸无大志的,或者想谋求事功,就外放出去做个知县、推官。
而行人司里的,都是三甲同进士出身,门路、背景欠缺,又不甘心离京,便留在这边缘部门,苦熬着等待一个机会。
然而通常是没有机会的。
说白了,这是一批资质相对较差,但也相对清白的进士最底层。
朱由检的指尖,在那些名字上缓缓划过。
马懋才、郭维经、袁继咸、孔闻籍、程良筹、龚廷献、陈献策、郭都贤、申为宪、张三谟……
很好,比尚书名单还惨,一个人也不认识。
他前世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在这些不见经传的姓名面前,毫无用武之地。
他叹了口气,拿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又提起朱笔。
对着行人司的名册,他开始写写画画。
“延绥镇……马懋才是本地人,刚好让他去看看陕北现在什么情况。”
“大同镇……申为宪,陕西人,也算搭界。”
“蓟州镇……永平府的崔及第,本地人,应该熟悉情况。”
……
他像一个项目经理一样,试图在这个没有Excel的时代,将人力资源进行最优配置。
删删改改,涂涂抹抹。
一张好好的宣纸,很快就变得凌乱不堪。
即便如此,九边重镇,依旧有好几个地方,找不到籍贯合适的行人。
绞尽脑汁地安排了一遍后,他重新又誊抄了一遍。
“高时明。”
朱由检停下笔,有些烦躁地揉了揉眉心,开口唤道。
“奴婢在。”
高时明躬身侍立。
朱由检将那张写满了字迹的白纸递了过去,“先按这个名单去安排。剩下没安排的军镇,让行人司自己推选一下,把名单报上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最终名单定了以后,让他们一起进宫来,出发之前朕要亲自见一见他们。”
“奴婢遵旨。”
高时明恭敬地接过那张纸,只扫了一眼,便有些犹豫。
他迟疑了片刻,还是低声道:“陛下,这份名单……似乎漏了一个地方。”
“哦?”朱由检有些意外,“还漏了哪里?”
高时明垂着眼帘,声音压得更低了些:“京畿卫所,及锦衣卫。”
朱由检猛地一拍自己的额头。
“瞧朕这记性!居然把眼皮子底下的给忘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重新拿起笔,在纸上逡巡,似乎在思考该派谁去。
一边随口问道:“这部分,按例要赏多少?”
高时明立刻回道:“回陛下,依旧例,约莫是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