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东北爱情故事 (第2/3页)
一一学得很认真,但她剪出来的,总带着点江南的秀气。她剪的喜鹊,尾巴格外纤长;她剪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精巧有余,却少了些东北窗花那种饱满、大气的感觉。
“傻丫头,”孙大姐笑着指点她,“咱这儿的窗花,得剪得满满当当的,不能留太多空。这叫‘福气满堂’,日子才能过得实实在在,不漏空儿。”
一一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红纸。她想起了在安渡镇时,林墨送她的那把团扇,上面的画,讲究的是留白,是意境。而在这里,幸福却是被定义为一种沉甸甸的、不留空隙的“满”。
她开始尝试着改变,剪刀下的线条变得更粗犷,图案也更紧凑。当她终于剪出一个像模像样的、胖乎乎的“福”字时,孙大姐满意地拍了拍她的头。
“这就对喽!咱这儿的喜事,就得这么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一一举着那个红色的“福”字,对着阳光看。阳光透过剪纸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忽然觉得,这种“满”,或许就是一种最直接、最踏实的安全感。它不像江南的烟雨,朦胧而易逝,它就像这黑土地本身,厚重,温暖,承载着最朴素的期盼。
“过门风”刮得很顺利。据说那天,孙大哥和未来的亲家公喝得酩酊大醉,拍着桌子称兄道弟,把婚事的所有细节都定了下来。
没过几天,孙磊就从镇上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他的未婚妻,林晓燕。
他们是来给村里人“认门”的。
我第一次见到林晓燕,是在孙大哥家的院子里。她不像我想象中那么文静,反而透着一股子爽利劲儿。她个子高挑,穿着一件干净的蓝色外套,扎着简单的马尾,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她没有城里姑娘的娇羞,见到我们,就大大方方地笑着打招呼:“江大夫好,一一妹妹好!”声音清脆,像山泉水。
孙磊站在她旁边,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壮小伙,此刻脸上挂着一种藏不住的、憨厚的笑。他看着晓燕的眼神,没有江南才子那种缠绵悱恻的柔情,却像冬日里的暖阳,直接、温暖,带着一种“这就是我媳妇儿”的骄傲和笃定。
他们之间的互动,没有太多甜言蜜语。晓燕看到孙大姐在井边打水,二话不说就抢过水桶,“婶儿,我来!”她轻松地提起两桶水,步履稳健。孙磊看见了,只是走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