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清穿之猎户女就想踏实过日子 > 第114章 上学

第114章 上学

    第114章 上学 (第3/3页)

个弘晙一起读书!太危险了!”

    正院

    乌拉那拉氏正在抄佛经,每月她都要抄两卷佛经送进宫,聊表孝心。

    听到春杏禀报四爷将弘时、弘晙的开蒙时间定在了辰正四刻,不由得愣了片刻。

    “辰时四刻?”她放下手中的经卷,有些意外。

    四爷向来严于律己,对规矩要求近乎苛刻,尤其是对子嗣的教育,怎会在此事上破例?

    当初弘昀身体不好,启蒙都没有更改时辰!

    怎么现在!

    旁边的苏嬷嬷脸上却露出喜色,低声道:“福晋,这是好事啊!弘晖阿哥如今在上书房进学。

    主子爷将两位阿哥的开蒙时辰定在辰正四刻,明眼人都看得出,主子爷这是把咱们大阿哥放在首位,绝不会让庶出的孩子有半点僭越的可能!

    主子爷心里,终究是最看重咱们弘晖阿哥的!”

    乌拉那拉氏听了嬷嬷的分析,虽然心中还有疑虑,但似乎这个解释最合理,心中那点诧异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了然和熨帖。

    她微微颔首,重新拿起笔,蘸了墨,语气恢复了平静:“爷自有爷的考量。弘晖如今在上书房进益颇多,这才是要紧的。”

    她不再多言,继续专注地抄写经文,只是笔下的字迹,似乎比刚才更沉稳了些。

    前院

    虽然在家休息,但胤禛就没有能休息的时候,正看着下面传来的奏报,苏培盛轻手轻脚地进来,低声回禀:

    “爷,侧福晋…在院外求见,说是…说是担心三阿哥力气大,会…会伤了弘时阿哥,求爷收回成命,让弘时阿哥再晚些启蒙”

    胤禛执笔的手猛地一顿,一滴朱砂墨滴在奏折上,洇开一小团刺目的红。他缓缓抬起头,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来,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黑沉得吓人。

    “混账!”

    胤禛的声音不高,却冰冷刺骨,带着雷霆之怒。

    这一个两个都来和他讨价还价!

    “告诉她,”

    胤禛的声音毫无温度,“弘时明日不来,以后便都别来了!”

    想到之前

    “嗻!”苏培盛心头一凛,连忙躬身退下。

    心想,这李主子以为她是那个祖宗,不把主子爷的话放来眼里,不顺心还能折腾些事出来。

    苏培盛今日细细回想了下主子今早问他那话的深意。

    姜格格高兴,主子生气!

    怎么想,都有点不对劲!

    再回想一下,主子爷自从遇到那祖宗的开始,似乎就有些不正常!

    没见到前可是喊打喊杀,如今,这祖宗进府后,提的要求,主子爷虽不满,却都妥协了!

    苏培盛觉得,他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算起来,主子爷惦记这个祖宗也有五年了,惦记着、惦记着,心思就变了!

    ......

    晚膳时分,康熙特意召了太子胤礽一同用膳。

    席间气氛看似融洽,康熙状似无意地提起:“前几日老四府上宴客,看见那个孩子了?如何?”

    太子胤礽放下银箸,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回皇阿玛,儿臣见了。

    那孩子…与四弟长得极为肖似,眉眼间颇有几分四弟幼时的模样。” 他避重就轻,只提了长相。

    康熙点点头,慢悠悠地夹了一筷子菜,仿佛随口问道:“朕怎么听说,老三家的弘晟和老五家的弘昇欺负人,反倒被打了,可是真!”

    胤礽心中一凛,面上笑容不变,语气轻松地回道:“是小孩家玩闹,那孩子年纪虽小,力气倒是不小,弘晟和弘昇都被他撂倒了。

    还有他那食量…” 胤礽笑着摇摇头,带着点长辈看晚辈的调侃,“当真是惊人,小小年纪,能吃五六个成人的量!”

    “儿臣还听说,弘昇和弘晟真以为吃得多力气就大,回去后猛吃东西,结果撑坏了,还叫嚷着要继续吃,吃出大力气,要做大清第一巴图鲁呢!”

    “哦!还有这事!”

    康熙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深邃的目光落在太子那张带着轻松笑意的脸上,眼神深处的光,一点点黯淡下去,最终化为一片深不见底的失望。

    作为储君,亲耳听到了那样一句直指民生根本、饱含对农人艰辛敬畏的话语,竟没有一丝一毫的触动?没

    有半分深思?

    反而只关注其“力气大”、“能吃”这些表面的、甚至带点猎奇意味的“趣事”?他此刻侃侃而谈的样子,与那些只知享乐、不谙稼穑艰辛的纨绔子弟有何区别?

    康熙心中的失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方才那点试探的期待。

    他缓缓将酒杯放下,声音听不出喜怒:“力气大,能吃,身在皇家是件趣事,若是身在民间,怕就是一件祸事。

    太子觉得,如今我大清子民,可都‘安居乐业’,再无饥馑之忧了?”

    胤礽闻言,立刻打起精神,以为康熙是在考校他政绩,连忙正色道:

    “皇阿玛圣明烛照,励精图治!自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以来,四海升平,河清海晏!

    朝廷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各地仓廪充实!

    儿臣虽不敢言万民再无饥馑,但在皇阿玛治下,我大清子民确已远离战乱之苦,正享太平盛世之福泽!”

    康熙缓缓放下了银箸。

    他目光深沉地看了太子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失望、痛心、甚至有一丝疲惫。

    他没有接太子的话,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朕知道了。你也累了,跪安吧。”

    太子胤礽心中一沉,脸上的笑容几乎维持不住。他强自镇定地起身行礼:“儿臣告退。” 退出殿门时,后背已是一片冰凉。

    偌大的乾清宫暖阁,只剩下康熙一人,只是独自坐在那里,身影在烛光下拉得有些孤寂。

    一个四岁稚童尚知敬畏农桑,体恤民艰。

    而他寄予厚望的储君,却对此…无动于衷。

    再想想那一摞摞弹劾太子的奏折,要不是他压着......

    第二天,姜瑶看着背着小书包,被张福宝护着往前院去读书的弘晙,心里酸酸的!

    明明刚出生时,还那么一小只,如今都要去上学了,时间过得真快!

    “冬雪,今天中午弘晙不在家吃饭,你让膳房继续给我做烤肉串,这次简单点,烤点小饼、拌点凉菜配着吃就行了!”

    冬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