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浊浪暗涌 (第2/3页)
晓薇讨论新包装设计,黄成面色铁青地冲了进来,手机几乎要戳到李小武眼前:“小武!出大事了!看这个!”
屏幕上是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职业打假人“火眼金睛”刚发布的视频。
标题触目惊心:《网红“青山源”辣椒酱惊现霉变!乡村振兴还是坑农害民?》。视频里,“火眼金睛”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和特写镜头,展示了一瓶未开封的“青山源”秘制辣椒酱——在玻璃瓶内壁靠近封口处,清晰可见一片灰绿色的霉斑!
他声称这是消费者刚购买的“新鲜”产品,并当场送检,矛头直指工厂卫生条件恶劣、品控形同虚设。
“这不可能!”李小武猛地站起,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我们的杀菌工艺是经过严格验证的!赵师傅盯得那么紧!”
“不可能?”黄成几乎是吼出来的,“视频都拍出来了!现在网上已经炸锅了!‘黑心作坊’、‘毒辣椒’的标签满天飞!我刚接到三家超市的下架通知!预售渠道涌进来无数退款和谩骂!我们的客服电话已经被打爆了!”他指着窗外,“你看看外面!”
李小武冲到窗边。只见厂区大门外,不知何时已经聚集了十几家闻风而动的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工厂。
更远处,一些得到消息的愤怒消费者和看热闹的村民也围拢过来,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原本象征着希望的工厂,瞬间被笼罩在巨大的质疑和危机阴云之下。
林晓薇脸色煞白,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快滑动,看着后台直线暴跌的销售数据和汹涌的负面评论,声音发颤:“小武,舆情…彻底失控了!”
李小武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立刻启动危机预案:召回同批次所有产品,封存留样,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同时让林晓薇准备官方声明。他第一时间找到赵德顺。
赵德顺脸色铁青,拿着那瓶“问题样品”的仿品(真品已被“火眼金睛”作为证据扣留),对着灯光反复查看霉斑位置,又闻了又闻,眉头拧成了疙瘩:“李总,这霉斑…位置太蹊跷!就在瓶口密封圈下方一点点,像是人为点上去的!而且,我们厂用的是高温瞬时杀菌灌装线,瓶子内部是负压无菌环境,就算有极其微量的菌种存活,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长出肉眼可见的霉斑!这不符合常理!
“赵师傅,你的意思是…有人搞鬼?”李小武心猛地一沉。
“十有八九!”赵德顺语气沉重,“但我们现在没有证据!打假人咬死了是产品质量问题,舆论已经一边倒!”
就在这时,车间主任小王和几个年轻技术骨干也找了过来。小王脸上带着委屈和不忿:“李总!我们反复核查了那天的生产记录和设备运行参数,一切正常!杀菌温度、时间、密封压力都符合标准!留样我们也自查了,没有任何问题!这绝对是栽赃陷害!”
“栽赃?那人家视频里的产品哪来的?包装、批号都对得上!”一个负责生产的村委代表忍不住质疑,“是不是你们年轻人为了赶产量,偷偷简化了流程?”
“你血口喷人!”小王气得脸通红,“我们有完整的自动化记录!每一瓶都能溯源!”
“够了!”李小武一声低喝,压住眼看要爆发的争吵。他看着眼前泾渭分明的两拨人:一边是以赵德顺和部分老村民为代表的经验派,本能地怀疑是外部恶意;另一边是以小王为代表的技术派和部分村干部,内部互信的裂痕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骤然显现。
他感到一阵心力交瘁。外有猛虎,内有猜忌,工厂刚刚点燃的炉火,仿佛瞬间被浇上了一盆冰水。
夜幕降临,喧嚣了一天的厂区暂时沉寂下来,但李小武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张建国、黄成、林晓薇、赵二虎、陈雨桐都聚集在此,气氛凝重。
“监管部门明天上午进驻。”张建国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当务之急是自证清白。德顺的怀疑有道理,那个霉斑出现的位置和形态,确实不像自然产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