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力主亲征 (第2/3页)
重到削掉他的太子之位。
假如他亲在前线,亲自督战的那条战线兵败,那就再也无法甩脱责任。
再者,他也是真切地认为,尉迟敬德等老将对于右威卫的战力太过高估,自己亲自在前线,作为主帅也不会有人要求他冲锋陷阵,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他在右威卫军中,那么对于右威卫大军的接应力度会提升一个档次,尉迟敬德等将军想来就没有立场再反对自己,要求左右骁卫这等骑军主力,分兵策应右威卫的决定。
哪怕右威卫真的战败,有诸多友军接应,至少不会出现太大的伤亡,大家可以退回到长安等人,以备再战。
自己既能达成“目标”,又不会连累太多的大唐将士,可以稍稍降低他心中的罪恶感。
听到李世民的质疑,李承乾依然不改“初心”。
“回父皇,我大唐在西州与安西之地,皆有如同阿史那思摩一般的重将。阿史那杜尔和薛万彻,对于当地地形和布防都了如指掌,远胜过儿臣。”
“其他三卫大军赶到支援,只需要与两位将军配合便可。”
“儿臣举荐李勣将军为左路军主帅!前者便是李勣将军领军灭掉龟兹与高昌,对于西域极其了解,而且他还曾与阿史那杜尔、薛万彻等当地将领共事过,与他们颇有默契。”
“如此,朝廷便不需要担心安西都护府的安全,儿臣更可专心于北疆布防,若是薛延陀部真从北方草原来犯,儿臣必与之周旋到底!”
李承乾虽然没有用兵经验,但是对于这些大唐名将的履历却早就背熟了,直接点出了李勣作为其他大军主帅的优势。
而且,他还生怕李世民不准他前赴军中,表现得极是慷慨激昂。
果然,听到李承乾如此说,连尉迟敬德等老将都受到触动,仿佛在太子殿下的身上,隐约看到了陛下当年的影子。
当然了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李世民腿上并没跌伤,而且陛下之英武也非任何人能比得上。
但李承乾的表现与胆魄,已经让他们刮目相看了。
李勣在此时站了出来。
其实,他也认为,相比于程知节等更有资历,跟随陛下时间更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