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的时代1979! > 第四十二章 许成军是最伟大的青春歌颂者(求月票求追读)

第四十二章 许成军是最伟大的青春歌颂者(求月票求追读)

    第四十二章 许成军是最伟大的青春歌颂者(求月票求追读) (第1/3页)

    在许成军还在和李晓琳讨论魔幻现实主义的时候,

    许成军的“暴论”引爆了安徽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的各个圈子后,

    更加魔幻的事正发生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和校园里,

    发生在能看懂字和买了《安徽青年报》的所有青年群体中,

    并正以一种夸张式,甚至是病毒式的速度在合肥传播。

    -----------------

    1979年,7月17日,《安徽青年报》“青年观察”专栏第一次发布了专栏作家许成军的作品。

    给所有因为“暴论”而期待专栏的人们一个最肯定的答案。

    你们期待对了。

    那是一首叫《向光而行》的诗,和一封叫《致青年朋友:明日起程前,与泥土和星光对谈》的信。

    给连日阴雨天的合肥,带来了最大慰藉。

    什么样的慰藉呢?

    非要说的话,

    就是那个访谈里带着刺的许成军,

    在给所有人一个巴掌后,

    又喂给他们一颗甜枣。

    甜,

    甜的发腻。

    -----------------

    安徽大学校园里。

    陆晓晓听骑着自行车卖报的老王说这份报纸里有许成军的作品时。

    当即拿钱买了一份,一路小跑的回到学校里,

    与因为各种原因,此时共同留在学校的中文系学子们一起看向了这张报纸。

    在专栏版面最前方的是一首诗,

    还挺长。

    从心理学上讲

    越是年轻越是情感充沛,感情浓烈。

    所以无论哪个年代的学生们都是是最容易被诗歌所触动、也是最喜欢诗歌的一群人,

    他们在还没读诗时就开始了好奇,

    写出《秤星》的许成军又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呢?

    有的学生说,会是艾青《我爱这土地》那样深沉的诗歌,因为《秤星》里体现了许成军对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的人性观察;

    有的学生说,会是像北岛《回答》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的句子,因为许成军和他们的对话很有哲思,

    还有不少人知道许成军写过《时间》这样带着朦胧诗影子的小诗,而《回答》正是这年代朦胧诗的萌芽代表作,

    有人当场反对,觉得《回答》需要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可能会像顾城的《一代人》,

    要知道,这年代中文系学生就是一群实打实的“杠精”,当即有人不服了,难道《一代人》不需要人生阅历嘛!

    还没等话音落地,有人就提出了“年龄论”,北岛三十岁整,顾城才二十多好嘛!

    更有甚者会觉得是像郭沫若的《女神》那样以火山喷发式的激情歌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