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体验作家生活 (第2/3页)
所以你看,连中国近代文豪讯哥儿都得改,何况一般作家呢。
是吧,余华老师!
说起来余华的成名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也惨遭退稿!
编辑评语是:叙事混乱,人物动机不明。
而新人作家许成军前世可是练习了15年的中文系练习生。
文字和叙事结构稳得住,也冒的出尖。
就见李晓琳转头冲萧岱挤眼睛,“老萧,咱编辑部那间堆杂志的储藏室,要不收拾收拾?铺块木板就能睡。”
萧岱故作严肃地敲敲桌子,红蓝铅笔在指间转了个圈:“储藏室可不行,去年漏雨,墙皮掉得能砸着人。不过……”
他话锋一转,眼里闪过狡黠,“文联招待所还有间空房,是给改稿作者留的,一天八毛,走编辑部账。”
许成军的脸瞬间多云转晴,他拍着大腿乐,“那我这算不算改稿作者?虽说没改稿,但稿子被采用了呀。”
“算!怎么不算?”李晓琳把稿签塞进他手里。
“就说《收获》特批的‘免检作者’,让他们给你留着房。对了,食堂中午没有红烧肉,但有红烧土豆,凭介绍信能多打一勺。”
许成军捏着稿签,又道:“那……稿费多少?”
邬锡康从翻译稿里抬起头,笑了:“没看出你小子还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千字七块,比你在安徽多一块。8000字,五十六块,够你住俩月招待所还顿顿加茶叶蛋。”
“那可不是见钱眼开,物质基础决定精神价值,写作赚钱不丢人嘛!”
许成军笑了,“那就谢谢各位老师们的支持了!”
李晓林摆了摆手:“赶紧回去准备你那复旦面试去吧,下次有好稿子记得先拿给我们看!”
...
许成军走出编辑室大门。
望着巨鹿路熙熙攘攘的人群,
笑了。
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一篇作品何尝不是前世的梦想呢!
在1979年7月17日这一天实现了,《试衣镜》将于8月中旬在《收获》见刊。
没错,许成军的《试衣镜》将早于《谷仓》发表。
《收获》自 1957年创刊起即定位为双月刊,巴老强调“出人出作品”的办刊方针,而双月刊的节奏既能保证稿件质量,又能及时回应时代文学需求。
历史上,79年复刊后,实际发行了第 1、2、4、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