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 (第2/3页)
一方面,1977年恢复高考后,本科教育逐渐回归正轨;
另一方面,工农兵学员制度尚未完全废除,存在“破格录取特殊人才”的政策弹性。
1978年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招生标准更注重“实践经验+学术潜力”,而非严格的学历门槛。
对于“有突出学术成果或特殊贡献的工农兵学员”,部分高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存在“直接推荐攻读研究生”的特例。
至于例子嘛,不用其他学校,复旦就有现成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在1977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入学,1978年大二时直接考取研究生,成为“特例”之一。
要知道这一年,复旦也是众多允许高中生直接报考复旦研究生的学校之一!
此外,在《百家讲坛》火出圈的易中天也是跳过了本科阶段,直接读上了武汉大学的硕士。
前世刷到这些事例,还是看某乎“公知”喷中国大学教育水援引的案例。
当时看完,许成军倒是没感觉教育水,只是恨自己为啥没在78年左右高考!
结果真来了1979。
这样的机会谁不把握?
刚来的时候还不确定,
现有了一定的创作成果,他必须要试啊!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报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他穿越那会,报考时间早已错过了。
因此,
最好的机会就是工农兵推荐的“特殊人才通道”!
见了教授们直接提嘛。
他摸出兜里的面试流程表,“学术能力考察”几个字被红笔圈得格外显眼。
创作实绩有了,《谷仓》《试衣镜》等内容算是硬的;
推荐人够分量,苏中和刘祖慈的推荐信能压得住场面;
可章培横教授那句“未见原作,难断深浅”怀疑的是什么?
是学术能力。
也是他想要跳本读研的一道坎。
他的思路很好,但这年头想要直接读研也不容易。
一是需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推荐;
二是需证明“具备等同于大学本科的学术水平”,如发表高水平论文、有重大创作成果,以及这年代很重要的英语水平;
三是需通过招生单位的专项考核。
第一和第三项和这次面试重合,英语自不用说,现在唯一的难点是学术。
“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