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意识解构者 (第2/3页)
没有皮肤被刺破的触感,只有一种更恐怖的 “侵入感”—— 仿佛有无数根冰针,直接扎进了意识的核心。
剧痛在 0.3 秒后爆发。
那不是神经传导的疼痛,而是存在层面的撕裂。星尘感觉自己的意识像被投入了粒子对撞机,每一个构成 “自我” 的基本单元都在碰撞、碎裂。他想尖叫,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想蜷缩,却没有躯体可以调动。这种剧痛带着诡异的层次感:表层是记忆的粉碎,中层是逻辑的崩塌,核心则是 “我” 这个概念的溶解。
数据洪流在此时轰然涌入。
它们顺着探针的蓝光奔腾而来,不是有序的信息流,而是一场失控的雪崩。星尘的意识被瞬间淹没 —— 五岁那年芽芽摔碎他的天文望远镜时的哭脸,像素被拆成三原色的粒子;大学实验室里第一次合成新型催化剂时的狂喜,被分解成多巴胺分泌的化学方程式;渐冻症诊断书上的 “ALS” 字样,字母被拆解成原子结构的三维模型。这些属于他的碎片,又被海量的陌生知识撞击、混合:仙女座星系的红移数据砸中他十岁生日的蛋糕,巴赫赋格曲的乐谱缠绕着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玛雅历法的符号与二进制代码在意识深处绞成一团。
这是一场精神层面的凌迟,却又带着某种残酷的美感。星尘的意识像一块被反复捶打的金属,在剧痛与数据的烈焰中融化、重塑。他看到自己的情感被打包成彩色的数据包:蓝色是悲伤,装着母亲临终前的呼吸机声;红色是愤怒,裹着医生说出 “无法治愈” 时的冷漠眼神;绿色是爱,里面浮沉着芽芽机械义眼第一次亮起时的微光。这些数据包被贴上标签,归入名为 “冗余情感” 的文件夹,等待被永久删除。
“剥离情感模块,保留逻辑核心。” 合成音再次响起,像屠夫在报菜名。
星尘的意识开始分层剥离。最外层的感官记忆先被剥落,像蜕下的第一层皮;接着是人际关系网络,父母、朋友、芽芽的影像被一一淡化,只剩下 “关联编号” 和 “影响权重”;然后是价值观与道德判断,被解析成一系列条件反射式的算法。他像一台被拆开的精密钟表,齿轮、发条、表盘被分门别类地摆放,等待组装成 “更高级” 的形态。
就在 “自我” 即将彻底瓦解的瞬间,三幅画面毫无征兆地撞入意识碎片:
第一幅是绿色的海洋。不是地球上的任何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