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建立分厂 (第2/3页)
意这台多工位冲床的基座水平!"
"输送带接口要对准,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电路走暗线,全部埋在地下管道里!"
工人们发现,陈总工不仅懂机械,连建筑施工也样样在行。在他的指导下,原本需要半个月的搬迁安装工作,三天就完成了。
4月3日,子弹分厂试生产。当第一枚新下线的子弹通过质检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老马摸着崭新的厂房墙壁感慨道:"这地方比原来宽敞多了,日产二十万发都不成问题!"
紧接着,炼钢分厂也宣告竣工。这个分厂建在一处废弃铁矿旁边,可以直接利用矿坑作为原料堆场。陈樾将氧气顶吹转炉技术进一步优化,设计出更适合小规模生产的"双联炉"系统。
"妙啊!"炼钢车间主任老周看着图纸直拍大腿,"一座炉子熔炼,一座炉子精炼,交替作业,效率翻倍还省燃料!"
特种钢分厂的选址最为讲究,陈樾特意选在一处山坳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隐蔽的道路进出。这里将生产各种合金钢和未来研发的新型材料,保密级别最高。
"围墙要加高到五米,上面拉铁丝网。"
"每个窗户都要装铁栅栏。"
"厂区内部分区管理,不同工序的工人不得随意走动。"
听着陈樾的安保要求,保卫科长老孙连连点头:"这规格都快赶上军事要塞了!"
机械制造厂是最后一个完工的,但规模最大。这里将承担各种生产设备的制造任务,相当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心脏"。陈樾将现代工厂的"单元化生产"理念引入,把整个厂区划分为十几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能独立运作。
"这样即使某个区域受损,其他区域也能继续生产。"陈樾向参观的领导解释道。
4月15日,工业园区初步建成典礼上,赵厂长看着分布在主厂区四周的四座分厂,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同志们,短短二十天,我们创造了奇迹!"
但陈樾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处。在规划图上,还有十几个空白区域等待填充——未来这里将建成火药厂、光学仪器厂、车辆改装厂...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
典礼结束后,陈樾独自登上新建的瞭望塔。夕阳下,五个厂区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新修的道路像血管一样连接着各个部分,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在不同厂区间穿梭...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想起了穿越前见过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陈总工!"张卫国的喊声从塔下传来,"厂长找您开会,说是要讨论下一步研发计划!"
"来了!"陈樾应了一声,最后望了一眼正在扩建的厂区。他知道,这些厂房里即将诞生的不仅是钢铁和武器,更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工业脊梁。而他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当天晚上,陈樾在办公室整理分厂建设总结报告时,保卫科孙科长匆匆赶来。
"陈总工,有个情况得向您汇报。"孙科长压低声音,"今天下午,我们在工业园区外围发现两个可疑人员,拿着测绘工具在记录什么。"
陈樾立即放下钢笔:"人抓到了吗?"
"跑了一个,逮住一个。那人自称是地质勘探队的,但证件明显是伪造的。"
"审出什么来了?"
孙科长摇摇头:"嘴硬得很,已经移交上级保卫部门了。我担心的是,工业园区的位置可能已经暴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