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107火箭炮 (第2/3页)
铸造车间里清理场地。没有起重机,就用滑轮组和人力搬运钢梁;没有混凝土,就用碎砖和石灰凑合。
"咱们先土法上马!"陈樾挽着袖子,和工人们一起夯实地基,"等设备到位再慢慢完善!"
最棘手的是精密加工设备。现有的机床根本达不到火箭弹尾翼的精度要求。6月5日,陈樾带着连夜绘制的图纸来到机械分厂。
"老马,这些设备能造吗?"陈樾摊开一叠精密机床设计图。
机械分厂马厂长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图纸,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是高精度滚齿机?还有数控铣床的雏形?老陈,你从哪..."
"别管哪来的,"陈樾打断他,"就说能不能造!"
马厂长擦了擦汗:"能是能...但至少要两个月..."
"一个月!"陈樾斩钉截铁,"前线等不起!"
接下来的日子,兵工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疯狂运转。陈樾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在各个车间来回奔波。他亲自指导工人制作火箭弹模具,手把手教他们调配新型推进剂,甚至发明了一套"土法精度检测工具"——用千分表和自制的标准量块。
"陈总工,这尾翼的弧度总是差那么一点..."年轻技工小张急得直冒汗。
陈樾看了看零件,突然拿起一把锉刀:"看好了,这里多锉三下,这里少锉两下..."神奇的是,经他随手修整的零件,装上检测仪后居然完全合格!
"神了!"小张瞪大眼睛,"陈总工,您这手绝活..."
"熟能生巧罢了。"陈樾笑着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记住,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6月10日,第一台自制的高精度滚齿机终于调试成功。当第一个完美符合要求的涡轮尾翼下线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欢呼起来。
"精度达到0.02毫米!"质检员难以置信地看着千分表,"比毛熊的机床还准!"
陈樾却没有丝毫松懈,立即转向下一个难题——火箭弹的稳定燃烧问题。在试验场,前几发试射的火箭弹不是中途熄火就是飞行不稳。
"推进剂配方还得调整。"陈樾仔细检查弹体残骸,"氧化剂比例提高5%,燃烧室衬里加厚0.5毫米..."
有人提议直接照搬毛熊的火箭弹设计,被陈樾一口回绝:"他们的技术是好,但太复杂,不适合我们快速量产的需求。我们要的是简单可靠,哪怕牺牲一点性能。"
6月15日,转机出现了。陈樾偶然发现厂里库存的一批缴获的日军铝粉,灵机一动将其加入推进剂中。
"试射准备!"随着陈樾一声令下,第一枚改进型火箭弹呼啸而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白烟轨迹,准确命中3000米外的目标区。
"成功了!"整个试验场沸腾了。陈樾却已经蹲在地上计算数据:"初速还是偏低...弹道弯曲度大了点..."
6月18日,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工业部协调来了两台瑞士产的精密车床!虽然是被淘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