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火炮设计 (第2/3页)
厂长睡眼惺忪地接过图纸,看着看着突然清醒了:"这...这是把各国优点都集于一身啊!"
确实,这份设计融合了鹰酱的缓冲技术、倭国的轻量化思路,还增加了独创的快速转换机构。最绝的是那个"三用炮架",可以让一门炮在不同战术环境下发挥三种作用。
"走!现在就试制!"赵厂长比陈樾还着急,衣服都没穿好就往外跑。
铸造车间里,工人们围着图纸议论纷纷。
"这炮管壁厚比鹰酱的薄,能行吗?"
"陈总工说用了新配方钢材,强度反而更高。"
"快看这个闭锁机构,太精巧了!"
陈樾亲自指导每个关键部件的加工。当遇到没有合适钢材时,他就地取材:"用铁轨钢!把这段铁轨截下来回炉!"
最让人头疼的是膛线加工。现有的设备根本达不到精度要求。陈樾蹲在车床边琢磨了半天,突然眼前一亮:"老张!把咱们那台报废的炮管拉线机拖出来!"
经过一天一夜的改造,这台报废设备居然起死回生,加工出的膛线比进口设备还要精密。老车工张师傅摸着光滑的炮管内壁,感叹道:"陈总工,您这双手真是点石成金啊!"
7月15日,第一门"红星60炮"样炮终于组装完成。试验场上,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陈樾亲自操作试射。
"装填!"随着一声令下,炮弹滑入炮管。"咚"的一声闷响,远处山坡上炸开一朵蘑菇云。
"射程1850米!散布半径18米!"观测员激动地报数。
陈樾却皱起眉头:"尾翼还要再调整。"经过三次改进,最终定型版本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2200米,精度提高了30%。
这边60炮刚定型,陈樾已经开始了81mm迫击炮的设计。7月15日深夜,技术部的灯光依然亮着,陈樾正对着倭国94式山炮的炮管发呆。
"系统,对比分析鹰酱M1和倭国94式的优缺点。"
【分析完成:M1射速快但笨重;94式轻便但射程近】
陈樾突然抓起铅笔,在图纸上飞快地画起来。天亮时分,"红星81迫"的设计图新鲜出炉——炮管采用轻型钢材但增加了散热肋,底座借鉴M1但更简化,最绝的是那个可折叠三脚架,让整门炮的重量控制在45公斤。
"这也太轻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