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简陋的无人机 (第2/3页)
了。我们会在航线上布置观察哨,侦察兵用望远镜观察航向,通过无线电把偏差反馈给操作员。"
众人面面相觑,这法子也太"土"了。但陈樾信心十足:"虽然简陋,但在现有条件下是最可行的方案。你们想,要是能精准轰炸敌人后方,能少牺牲多少同志啊!"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严肃起来。王师傅当即拍板:"我亲自带人加工零件,保证三天内完成第一架样机!"
9月10日的技术部会议上,当陈樾将完整的设计图纸铺开时,赵厂长看着那些分解图直咂舌:"老陈啊,你这脑袋瓜里装的都是啥?连信号塔伪装成树都能想出来!"
"实用主义。"陈樾认真地说,"战场上活下来的才是赢家。你们看这里——"他指着无人机的自毁装置设计图,"万一失控,可以立即引爆,绝不会留给敌人研究。"
很快,整个兵工厂都像上了发条似的运转起来。无线电分厂日夜赶制信号模块,机械分厂三班倒加工无人机零件,连被服厂的女工都在加班缝制特殊的帆布机翼——据说这种帆布浸了桐油,既轻便又防火。
9月15日是个大晴天。在总装车间里,第一架无人机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前来参观的孙团长绕着这个怪模怪样的飞行器转了三圈,眉头越皱越紧:"陈总工,这铁疙瘩真能飞起来?看着还不如小鬼子的木头飞机结实。"
"孙团长您看,"陈樾掀开旁边的帆布,露出三排整齐的炸弹,"3吨载弹量,飞行半径50公里,够敌人喝一壶的。"
孙团长眼睛一亮,立刻换了副面孔:"那还等什么?赶紧试飞啊!我这就去安排场地!"
三天后,在一个隐蔽的山谷里,30名精挑细选的战士正在接受紧急培训。这些从各连队选拔出来的文化教员、侦察兵和无线电员,将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批无人机操作员。
"左手摇杆控制高度,右手摇杆控制方向..."陈樾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讲解操作要领,"注意看这个仪表盘,红灯亮表示信号弱,要及时调整天线方向..."
"报告!"一个浓眉大眼的小战士举手,"要是飞偏了咋办?"
"问得好。"陈樾指向远处山头上的观察哨,"那里有我们的侦察兵,他们会用旗语和无线电报告偏差。你们要根据指令及时修正。"他顿了顿,严肃地补充道:"记住,这可不是游戏,一枚炸弹偏出去,可能就误伤了老百姓!"
与此同时,十几个穿着老百姓衣服的战士正背着奇怪的"柴捆"往各个山头爬。他们伪装成砍柴的农民,实际上背的是信号塔组件。到达指定位置后,他们迅速组装起一个个"树桩",远远看去,就像山头上突然长出了几棵新树。
"各单元就位!"通讯兵对着步话机大喊,"信号测试开始!"
陈樾紧张地盯着示波器。当绿色波形稳定跳动时,他长舒一口气:"信号链接成功!准备起飞!"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第一架无人机颤颤巍巍地冲上天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直到它稳稳地消失在云层中。无线电里陆续传来观察哨的报告:
"01号观察哨报告,飞行器航向正确!"
"03号观察哨报告,高度保持稳定!"
"07号观察哨报告,即将进入目标区域!"
指挥帐篷里,操作员小王的手心全是汗。他根据不断传来的信息小心调整着控制杆,生怕一个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