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残酷的攻防战 (第3/3页)
达和计算机分开布置,用电缆连接。雷达站隐蔽在反斜面,计算机和机枪阵地前出..."他指着图纸上复杂的布线图,"这样就算机枪阵地被炸,核心设备也能保住。"
老周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路,眉头紧锁:"这得要多少电缆啊..."
"用缴获的敌军通讯线!"陈樾斩钉截铁地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沾了血丝,"现在就去仓库清点!"
1月25日,新型分散式防空系统在前线部署完毕。这次,雷达被藏在远离阵地的山洞里,通过埋设的电缆将信号传输到前线的计算机和机枪阵地。敌人的炮火依旧凶猛,但再也无法一次性摧毁整个系统了。
1月28日清晨,鹰酱发动了开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五十多架各型战机分成三个波次来袭。但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死亡陷阱——隐藏在各处的防空单元同时开火,机枪、高射炮编织出立体火网。
空袭持续了不到半小时就以惨败告终。当晚清点战果时,战士们发现一处机枪阵地上的场景令人动容——三名战士保持着战斗姿势牺牲在战位上。最年轻的战士小高才17岁,被弹片削去了半边脑袋,双手却仍紧紧握着机枪把手。扳机护圈里卡着一张照片,是他参军前和母亲唯一的合影,已经被鲜血浸透。
"妈,我在这边挺好的..."这是他写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中的话,"等打完仗就回去给您养老..."
当晚,前线指挥部给兵工厂发来嘉奖电报。陈樾读完电报,独自走到车间后面的小山坡上。远处的炮火映红了半边天空,像一朵朵绽放的死亡之花。他摸出怀里那张全连的合影——那是去年刚组建技术连时拍的,现在照片上的人已经少了三分之一。
"还不够..."他对着寒冷的夜空喃喃自语,"我们还得想办法对付敌人的炮火..."
夜深了,兵工厂的灯光依然亮着。陈樾伏案绘制着新图纸,这次是一种可以快速构筑的防炮洞设计。窗外,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车间里,老刘师傅正在教新来的女工们操作机床。这些本该在家绣花做饭的姑娘们,现在手上满是老茧,却依然坚持三班倒赶制零件。
"师傅,这个齿轮的精度够吗?"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怯生生地问。
老刘仔细检查后点点头:"好着呢!前线的小伙子们就靠这个保命了。"
在另一个角落,几个伤愈归队的战士正在组装新一批防空系统。他们中有人少了手指,有人瘸了腿,但手上的动作却一丝不苟。
"老张,你这胳膊...还行吗?"有人问那个失去右臂的老兵。
"左手一样干活!"老张用牙咬着扳手,含糊不清地说,"总比躺在医院等死强!"
凌晨三点,炊事班送来热腾腾的姜汤。工人们轮流喝上一碗暖身子,却没人肯停下手中的活计。陈樾望着这一幕,突然想起前线战士说过的话:"我们多流一滴汗,战友就少流一滴血。"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新一批改装完成的防空设备已经装车待发。司机老马检查完车况,对陈樾敬了个礼:"陈总工放心,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一定把东西安全送到前线!"
卡车驶出兵工厂大门时,东方的天空刚刚放亮。陈樾站在门口,看着车队消失在晨雾中。他知道,这些设备很快就会在前线发挥作用,也很快又会被炸毁。然后他们又要再生产、再改装、再运送...这场残酷的循环,直到一方坚持不下去为止。
但此刻,他转身回到绘图板前,拿起铅笔继续工作。因为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在这间彻夜不息的兵工厂里,希望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炉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