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红星狙击枪 (第2/3页)
送三顿饭进来,总能看见满地的废稿和啃了一半的馒头。陈樾的两眼熬得通红,衬衫领子都泛黄了,但手上的绘图笔却越来越稳。
"这个闭锁机构...不行,强度不够..."
"供弹口得重新设计,要兼容两种供弹方式..."
"瞄准镜座要一体化铸造,不能像鹰酱那样用螺丝固定..."
8月28日深夜,设计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正在打盹的老周一个激灵跳起来,看见陈樾像个孩子似的举着一张图纸又蹦又跳。
"成了!老周你看!"陈樾把图纸拍在桌上,"这个回转式闭锁机构,配合毛熊的短行程活塞导气原理,完美解决了后坐力和射击精度的矛盾!还有这个浮动枪管设计,能减少振动对精度的影响!"
老周揉着惺忪的睡眼,虽然看不懂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但还是竖起大拇指:"陈总工出手,肯定没问题!"
9月3日,设计终于定型。陈樾将这套图纸命名为"红星1型狙击枪"。在系统的优化下,这把枪的有效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000米,比鹰酱和毛熊的同类型号都要远200米以上,而重量却控制在4.1公斤。
"召集技术骨干!"陈樾对老周说,"要手艺最好的老师傅,每个零件做三套!咱们得留足试错的余地。"
第二天,兵工厂最优秀的八名老技工被召集到了一号车间。他们中最年轻的也有二十年工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烫伤的疤痕。陈樾亲自给他们讲解每个零件的加工要点。
"这个枪管,"陈樾指着图纸上的一段剖面图,"要用冷锻工艺,内膛镀铬,精度要求是每米偏差不超过0.1毫米。张师傅,您看..."
头发花白的张师傅倒吸一口凉气:"这么精细?都快赶上精密仪器了!咱们现有的车床怕是..."
"正因为难,才找您几位啊。"陈樾笑着说,"我已经让机械车间改造了两台瑞士进口的精密车床,专门加工这个。"
老师傅们铆足了劲,车间里日夜灯火通明。车床的轰鸣声、铣刀的切削声、淬火池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有时为了一个关键零件,老师傅们要反复尝试十几次。李师傅为了加工完美的枪机导轨,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最后被徒弟们强行按在长椅上休息。
9月10日,所有零件终于制备完成。陈樾带着技术部的年轻人们,在总装车间开始了第一次组装。空气中弥漫着枪油和金属加工液的气味,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注意看,"陈樾拿起枪机组件,"这个双排供弹机构是我们的独创,既保证了10发弹匣的容量,又不会像鹰酱的那样容易卡壳。"他熟练地将零件组合在一起,"闭锁凸笋要这样对准...小王,递我那个专用扳手。"
年轻的技工们围成一圈,眼睛都不敢眨一下。随着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到位,一把通体黝黑、线条流畅的狙击枪呈现在众人面前。枪托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既轻便又坚固;枪管下方的导轨可以加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