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划线问题 (第2/3页)
种测量工具比划来比划去,最后得出结论:这条线虽然古怪得像抽象画,但确实基本符合当前战场态势。
"但是..."哈里森的副手,西点军校毕业的史密斯中校小声提醒,"长官,这样划界会给将来埋下无数冲突隐患。光是这些飞地和突出部,就足够两边打上二十年。"
哈里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EXaCtly(正是如此)。这才是最妙的地方。"
第二天,鹰酱方面也拿出了一份同样曲折的划界方案。双方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地图大战",每天都要为几平方公里的山地林区争论不休。
"这个102高地必须归北方!"北棒子代表崔永浩拍着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叮当作响,"我们的战士用三千条人命换来的!"
"做梦!"南棒子代表金大中反唇相讥,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高地上的每一寸土都浸透了我方将士的鲜血!"
老李和哈里森则坐在一旁,像看两个孩子吵架的家长。等双方吵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时,老李才轻咳一声开口:"不如这样,高地归北方,但南边要控制通往高地的两条主要公路。这样大家都有面子。"
就这样,谈判进入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条公路一条公路的拉锯阶段。有时为了一个小村庄的归属,双方能吵上一整天。会议室里的茶水换了又换,记录员的钢笔都写没了两管墨水。
6月15日,谈判焦点集中在了一个叫"松岩里"的小村庄。这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看似不起眼,却正好卡在连接南北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上。
"松岩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南棒子代表金某义正辞严地翻开一本发黄的地方志,"这本1898年出版的《棒子地理志》上写得清清楚楚!"
"放屁!"北棒子代表崔某怒目而视,一把推开面前的茶杯,"村里八成居民都是我们的人!去年过年时还给我们部队送过泡菜!"
老李和哈里森对视一眼,默契地宣布休会。两人走到外面的苹果园里,不约而同地点上烟。六月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这么吵下去不是办法。"哈里森吐了个标准的烟圈,看着它缓缓升空,"我有个提议..."
十分钟后,两人回到会场,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方案:松岩里一分为二,村东归北,村西归南,村委会设在中间的石磨盘处,由双方各派一名官员共管。村小学上午教北方课程,下午教南方课程。
这个"天才"的解决方案开创了先例。接下来的谈判中,类似的操作层出不穷:一座山分南北坡,一条河分东西岸,甚至有一户李姓人家被活生生分成两半——厨房和猪圈归南棒子,正房和菜园归北棒子,连家里的老黄狗都要按单双日分属两边。
6月20日,陈樾在奉天收到了前线传回的谈判简报。当他看到"一户分两家"的方案时,刚喝进嘴的茶水差点喷出来。
"这也太绝了吧..."他苦笑着摇头,随即又露出深思的表情,"不过...这样更好。让他们永远纠缠不清,就没精力来招惹我们了。"
与此同时,板门店的谈判帐篷里,测绘军官们快被逼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