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驻军图们江 (第2/3页)
突然提高音量,"谢尔盖!记下来!立即起草南浦港驻军方案!"
角落里正在整理文件的谢尔盖少校赶紧立正敬礼,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王明远注意到这个细节,暗自记下了这个年轻人的样貌——此人将来必是毛熊外交系统的重要人物。
三天后,一份标着"绝密"的电报从莫斯科发往平壤。电报使用了一套特殊的加密方式,连发报员都不知道内容。电报里,毛熊以"协助战后重建和维护半岛和平"为由,正式提出在南浦港驻军的请求,并附上了详细的驻军方案和装备清单。
8月10日,平壤人民文化宫里灯火通明。水晶吊灯将大厅照得如同白昼,二十名仪仗队员持枪肃立。北棒子代表金永南和毛熊代表谢尔盖在一份烫金协议上签字。签字笔是特意从莫斯科带来的金笔,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大厅里清晰可闻。
"为了国际主义阵营的团结!"谢尔盖举起香槟杯,杯中的气泡快速上升。
"为了半岛和平!"金永南的笑容有些勉强,他手中的酒杯几乎没动过。
协议签署的消息通过加密电台传到四九城时,陈樾正在和工程兵部队的指挥官们研究图们江沿岸的地形图。地图上已经用红蓝铅笔标注了十几个预设阵地和观测点。
"时机到了。"陈樾放下电报,手指在地图上的先锋市位置画了个圈,"立即启动'东风计划'。老赵,你亲自带队。"
赵大勇啪地立正,他左脸颊上的弹痕在灯光下格外明显:"保证完成任务!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为啥叫'东风计划'?"
陈樾笑了笑:"因为东风迟早要压倒西风。"这个比喻让在场的军官们都笑了起来。
8月12日凌晨三点,一列挂着"501农机厂设备运输"牌子的专列悄然驶出沈阳站。列车由一台崭新的解放型蒸汽机车牵引,二十节车厢全部挂着帆布篷,从外面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实际上,车上装载的是整整一个工程兵团的装备和人员,包括三台最新式的推土机、五台混凝土搅拌机和大量预制构件。
带队的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赵大勇,此刻他正坐在闷罐车厢里,借着煤油灯的光仔细擦拭着心爱的54式手枪。手枪握把上的红绸已经有些褪色,但依然被他保养得锃亮。
"老赵,"同车的政委李卫国递给他一份文件,"到了先锋市,先修这个。"文件上画着一个简易码头和雷达站的草图,标注着详细尺寸。
"明白!"赵大勇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牙,"保证三个月内让鹰酱的飞机经过时都得绕道走!"他转向车厢里的战士们,"都听好了,到了地方先搭伪装网,要做得跟当地地形一模一样!"
8月15日,平壤郊外的一处温泉度假村。兔子特使李强和金永南正在泡在乳白色的温泉中。氤氲的热气中,李强慢条斯理地说:"金同志,毛熊在南浦驻军了,鹰酱肯定会有动作啊。"他故意让一块热毛巾敷在脸上,遮住了表情。
金永南往身上浇了一瓢水,水珠顺着他肋骨分明的胸膛滑下:"李同志有话直说。"他的声音在温泉的回音作用下显得有些沉闷。
"我们想在图们江口的先锋市驻点兵,"李强从温泉边的文件袋里取出一份文件,"主要是为了保护航运安全。人数不多,就一个团。"文件上的墨水有些晕开,显然是受潮了。
金永南盯着水面看了很久,水面倒映着他消瘦的面容。终于,他叹了口气,伸手接过文件:"可以,但只能限于先锋市周边二十公里。"他的手指在文件上留下湿漉漉的指印。
当天下午,两份协议同时签署。一份是公开的《夏棒经济合作协定》,签字仪式在平壤政府大楼举行,十几名记者拍照记录;另一份是绝密的《夏棒边境防卫合作协议》,签字地点改在了地下防空洞,只有四名见证人。
8月20日凌晨四点,天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