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67章 筹备战例中心

第67章 筹备战例中心

    第67章 筹备战例中心 (第2/3页)

!"张排长指着地图的一角。

    "放屁!老子在那里挨了一枪,能记错?"李营长激动地拍着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

    这样的争论在各个办公室不断上演。有时为了确认一个细节,要找来五六个当事人反复核对。文职人员忙得脚不沾地,不停地记录、整理、归档。

    六月中旬,陈樾来检查工作进度。他惊讶地发现,光是长津湖战役就已经整理出了七个版本的不同战例报告。

    "这样不行。"陈樾对王震山说,"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格式,每个战例都要包含相同的基本要素。"

    当天晚上,陈樾熬夜起草了一份《战例编写规范》,详细规定了从战斗背景到经验教训的十二个必备章节。他还特别强调要附上原始文件复印件作为佐证。

    "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王震山看完规范,满意地点点头,当即下令全组执行。

    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七月的北京酷热难当,办公室里的电扇呼呼地转着,却驱散不了闷热。军官们的军装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但没人抱怨。

    "老赵,你看看这段写得怎么样?"李营长把一份手稿推给对面的赵团长。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有各种箭头和批注。

    赵团长戴上老花镜,仔细读了起来:"'三排长王铁柱率领十二名战士,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潜伏八小时...'这里少写了他们穿的什么装备。"

    "对对对!"李营长一拍脑门,"他们当时穿的是新配发的加厚棉衣,这个很重要!"

    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战例被还原出来。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催人泪下,但都真实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八月份,工作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顾问"——二十多名刚从朝鲜回国的军事观察员。他们带来了最新的外军战例资料。

    "看看人家毛熊是怎么写的。"王震山翻着一本厚厚的俄文资料,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里面的图表和照片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陈樾立即组织翻译小组,连夜赶译这些资料。他发现毛熊的战例分析特别注重数据统计,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从明天开始,每个战例都要增加数据附表。"陈樾在全体会议上宣布,"包括弹药消耗量、伤亡比例、装备损坏率...越详细越好。"

    这项工作让军官们叫苦不迭。很多数据早已无从查证,只能靠回忆估算。

    "老子打仗的时候哪顾得上数打了几发子弹?"一个炮兵出身的团长抱怨道。

    "所以才更要现在记下来啊!"陈樾耐心解释,"以后的新兵就不用靠猜了。"

    渐渐地,一种奇特的氛围在"槐花"工作组弥漫开来。这些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军官们,现在像小学生一样认真钻研每一个细节,有时为了一个数字争论得面红耳赤。

    九月份,第一本完整的《抗鹰援棒战例汇编》初稿终于完成。王震山特意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