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国际粮道悄然打开 (第3/3页)
到9月中旬,鹰酱国对华粮食出口限制名存实亡。各大粮商争先恐后地与夏国签约,生怕错过这波行情。为了争取更多订单,他们甚至主动提出更优惠的条件:延长付款期限、降低首付比例、接受更高比例的易货贸易...
10月的一天,林国栋正在审核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合同,秘书匆匆进来:"林总,非洲代表团到了!"
会议室里,几位穿着民族服装的非洲官员正在好奇地摆弄一台电风扇。
"林先生,"领头的塞内加尔贸易部长开门见山,"我们有一批花生和棉花,想换些工业品。"
林国栋眼前一亮:花生可是好东西,既能榨油又能当粮食!
"我们很感兴趣..."他翻开产品目录,"您看这些怎么样?"
目录上是各种农机具:小型拖拉机、抽水机、脱粒机...正是非洲农业急需的装备。
谈判进行得出奇顺利。当天下午,双方就签了协议:10万吨花生和5万吨棉花,换取5000台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
"林先生,"塞内加尔部长握着他的手说,"希望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农产品..."
就这样,夏国的"粮食换工业品"战略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到11月,连最顽固的加拿大粮商也坐不住了,主动联系要求恢复贸易。
"我们可以提供300万吨小麦,"加拿大代表搓着手说,"用家电支付...60%怎么样?"
林国栋微笑着摇头:"最多40%,另外我们可以加一些丝绸和茶叶。"
最终,这笔交易以45%的易货比例成交。签字仪式上,加拿大代表看着样品展示区的精美丝绸,忍不住感叹:"我太太一定会爱上这些..."
12月的北京,大雪纷飞。
外贸部会议室里,年度总结会正在进行。巨大的夏国地图上,密密麻麻插着小旗子,代表粮食进口的来源国:鹰酱国、枫叶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印度、泰国、缅甸、塞内加尔...
"同志们,"部长声音有些哽咽,"今年我们共进口粮食9200万吨,比去年增加2000万吨!"
掌声雷动,不少人红了眼眶。要知道,就在半年前,他们还面临着严酷的粮食禁运。
"特别要表扬粮油总公司的同志们,"部长看向林国栋,"'工业品换粮食'的策略大获成功!"
林国栋站起来,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功劳。特别是..."他顿了顿,"南海舰队的同志们,没有他们的实力展示,谈判不会这么顺利。"
会后,林国栋独自走在长安街上。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很快融化成水渍。街边的粮店里,市民们正有序地排队购买口粮,再没有年初时的紧张气氛。
"林总!"秘书追上来,递上一份电报,"新加坡又来了新报价!"
林国栋看了看,笑了:"告诉他们,过了元旦再谈。现在..."他指了指路边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先填饱肚子要紧!"
两人走进小店,要了两笼包子和两碗热粥。店里的小收音机正播放着新闻:"今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已开始发放春节特供..."
林国栋咬了口包子,肉汁溢满口腔。这平凡的幸福,来之不易啊。窗外,雪还在下,但春天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