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与鹰酱国际贸易 (第2/3页)
气而结了一层水珠。"同志们!"他的声音通过喇叭有些失真,"从今天起,每一件出口商品都要过三关!质量关!标准关!形象关!"
屋檐下的麻雀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飞,扑棱着翅膀掠过排队人群的头顶。队伍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下意识缩了缩脖子,手中的钢笔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检验车间里,五十岁的老检验员周志明正戴着老花镜检查一批指甲刀。他粗糙的手指捏着游标卡尺,金属尺身与刀片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刀口弧度偏差0.1毫米,"他在记录本上画了个叉,"返工!"钢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
突然,流水线上的金属探测仪发出"叮"的警报声,红灯急促闪烁。一个印着"次品"印章的塑料筐自动移到了指定位置,机械臂"咔嗒"一声将不合格的产品精准投入。车间主任快步走来,皮鞋跟敲击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5月的天津港,万吨货轮"东风号"正在紧张装货。起重机操作员刘大柱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操纵杆,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左移五厘米!"对讲机里传来地面指挥的喊声,夹杂着电流杂音。刘大柱轻轻推动操纵杆,钢铁吊臂发出"吱呀"的呻吟,集装箱缓缓对准货舱。
"放!"随着一声令下,十吨重的集装箱稳稳落下,与甲板接触时发出沉闷的"咚"声,震得码头边的海水泛起细小的波纹。水手长老李拿着清单,用铅笔一项项勾选:"第10086箱,塑料玩具...齐活!"他的大嗓门惊起了岸边的一群海鸥。
货轮离港时拉响汽笛,低沉的声音在海面上久久回荡。年轻的水手王小军趴在船舷边,手里攥着个崭新的打火机——这是临行前厂长亲自发给每个出海工人的纪念品。他"啪"地一声打开金属盖子,火苗在咸湿的海风中摇曳,映照着他年轻的面庞。
6月的纽约曼哈顿,第一家"东方百货"开张的热闹场面引来了半条街的围观。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鞭炮的硝烟味混合着夏国茶叶的清香。六十岁的华裔店主陈阿福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招呼客人:"GOOd qUality!Cheap priCe!"他拿起一个印着熊猫图案的塑料脸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