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各藩国局势 (第3/3页)
征倭国之事,其结局,实不敢想象。”
陈林摸着下巴:“诚意伯是谁?”
杨士奇一愣,先生竟不知道诚意伯是谁?
这这.......
这不太对吧!
先生明明学究天人,为何连诚意伯是谁都不知道,这不合理啊!
“怎么,诚意伯是什么禁忌人物吗?”陈林追问道。
杨士奇回过神:“诚意伯乃刘基,刘伯温是也。”
陈林恍然大悟:“是刘伯温啊,那没事了,你继续。”
“诚意伯止战的原因很简单,当时大明新立,百废待兴,国力不足以支撑远征倭国,而且北边的蒙元残余势力依旧强大,诚意伯认为北边才是心腹大患。”
“至于倭国,诚意伯认为应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即可,并命其约束狼人下海成为倭寇就行。”
陈林叹了口气:“虽然道理没错,但就是不得劲,你们觉得如何?”
这怎么回答?
他们心中是认同刘伯温的,可先生的态度却明显偏向远征倭国。
后边的杨荣挠挠头:“学生觉得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大明新立,国力不济,是该休养生息。”
“但现在,大明已立国十五年,国力有了一定积累,学生觉得可以考虑远征倭国之事了。”
杨傅却说道:“学生觉得没必要,倭国孤悬海外,即便拿下,朝廷也不好治理,加之倭国土地贫瘠,人口众多,对大明来说实乃鸡肋,完全不值得朝廷发兵攻打。”
“与其将目标放在倭国,学生觉得南边的安南和占城可以作为大明下一步扩张的首选。”
“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南方已不再是烟瘴之地,不仅土地平坦,雨热同期,占城一些地域甚至能做到一年三熟。”
“此等宝地,正如先生所言,乃上天赐予大明的应许之地,今不取之,我辈实无法对后世子孙交代。”
说的太好了。
陈林深吸了口气,看着后视镜内的杨荣杨傅二人。
三杨啊三杨,你们怎么就这么牛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