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老庙(五) (第1/3页)
燃烧着的青色火焰很快熄灭了。
一张烧成灰的符纸如同香灰徐徐飘落,在半空中被风轻轻一吹,化作点点火星消散开去。
“没了?”青蘅眨眨眼。
“没了。”洛子晚说。
他随意地捻了一下手指,烧完的灰烬从他的指尖被风吹走,“残留的魂体很少,状态也不稳定,只能问出这么一点东西。”
“刚才看见的是谁的记忆?”青蘅问。
画面里的那个背负木剑的少年显然是个仙门弟子,但是和他对话的人却没有露出真面目。
他们是从另一位对话者的视角看过去的。
那个视角显得极为奇怪,对话者几乎像是浸在溪水之中、仰视着站在树下的少年,而与之对话的少年说话时目光落得很低,仿佛在望向溪水底下的鱼。
另一个奇怪之处是,明明对话的是两个人,画面里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人的声音。
尽管对方没有发出声音,那个少年却好似可以听懂一样,非常耐心地回答了对方的每一个问题。
回答时少年的嗓音含着很浅的笑意,就像是在面对一件极为生动有趣的事物。
封存在那些模糊不清的记忆碎片里,少年带笑的嗓音有种令人怀念的温暖。
“反正不是洛清尘的记忆。”
这时他们已经离开月老庙。靠在树下的洛子晚微仰着头,那些细碎的星火光芒落进他的眼底。
“时节是早春,化了雪,野花开了。那时候的蒹葭渡还不是个小镇,而是个叫赵家村的村庄。洛清尘路过这里,见到了某个人,还给那个人取名叫赵小时。”
“这个洛清尘……”
青蘅回忆了一下,“就是六十三年前失去音讯的那名仙门弟子?”
“是。”洛子晚点一下头。
“宗门传信里写了他的名字和相关之事。他是个天赋异禀的剑修,幼时学剑,年少成名,在同龄人之中算是天之骄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师下山了。听说他最爱在人间行走,下山后几乎没有回过宗门。”
“六十三年前,他多大?”青蘅忽然好奇问。
“不到十九岁。”
“那也就比我们大一点点。”
青蘅晃了晃脑袋,又问:“话说回来师兄,他是不是青莲洛氏的人?”
毕竟仙门世家里,天生剑骨、幼时学剑的天之骄子,几乎都出自沧州青莲洛氏。
“或许吧。”洛子晚随意地答,“也许是分家的人。”
“喂,你自己也出身青莲洛氏,完全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吗?”青蘅瞪大眼睛。
年幼时她最喜欢翻族谱,但凡是中州负雪楼出过的有名有姓之人,她必定会先翻查一顿,再和自己比较一下,确认自己长大后可以比得过,就高兴一番,反之就生闷气三日。
以至于洛子晚说他没听过分家出来的天才剑修时,青蘅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我不认识什么青莲洛氏的人。”他轻声说。
这话在青蘅听来简直就是这个自负天才的少年瞧不起人。
她轻哼一声,心里再记上一笔对于这人的坏话,然后才继续道:“既然已经知道了洛清尘是什么人,并且必定和这里的闹鬼之事相关,那么接下来就是弄清楚这个‘赵小时’是谁了。”
“时间有点紧,但还来得及。”
洛子晚扫了一眼天色,天际线已经微微地泛着一点蟹青,“先去查一下镇上的记载。”
这时贴在青蘅后心的傀儡符已经失效了。但是此刻时间紧张,两人没空打架,她只能日后再找机会报仇。
于是她足尖点地,跃起在剑鞘上,和他一起前往镇上。
蒹葭渡数十年前还不是个镇子,只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村子,后来因为新修了渡口、来往商旅都要走这条水道去中州,这一带才渐渐兴旺起来。
这里以前叫赵家村,是因为本地村民的大部分人都姓赵,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地。
以前村子小,不识字的人也多,各种记录都不大认真,总是缺一笔少一段的。族谱上的名字也十分潦草,很多时候干脆统一取名,重名的人数不胜数,叫“赵小某”的更是多得数不完。
堆积着卷宗的藏书室里,烛台上的火光半明半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